自從隋文帝楊堅廢除了保持士族特權的官僚選拔制度酖酖「九品中正制」以後,通過開科考試選拔官吏的「科舉制度」,一直沿襲到清光緒三十一年(西元一九○五年)推行學校教育為止,歷時一千三百餘年。
封建科舉制度能延續這樣長的時間,與封建統治者籠絡士子是分不開的。在科舉制度中列為成規的科舉四宴,便是籠絡士子的典型例證。四宴之中,鹿鳴宴、瓊林宴為「文科宴」;會武宴、鷹揚宴為「武林宴」。
鹿鳴宴
是為新科舉子而設的宴會,起於唐代。唐時鄉舉考試以後,由州、縣長官出面,宴請中舉士子,因為宴會上要唱《詩經.小雅》中的「鹿鳴」之詩,所以取名鹿鳴宴。
《新唐書.選舉誌》上記載說:「每歲仲冬,……試已,長吏以鄉試酒禮,會僚屬設賓主,陳俎豆,備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鳴〉之詩。」
韓愈在〈送楊少尹序〉中也寫到「楊君始冠,舉於其鄉,歌鹿鳴而來也。」
瓊林宴
此為新科進士舉行的宴會,起於宋代。「瓊林」原為宋代名苑,在汴京(今開封)城西,宋徽宗政和二年(西元一一一二年)以前,便在瓊林苑宴新及第的進士,因此,相沿通稱為「瓊林宴」。
《宋史.樂志四》載:「政和(宋徽宗年號)二年,賜貢士聞喜於辟雍,仍用雅樂,罷瓊林苑宴。」
所以,政和二年以後,又稱為「聞喜宴」。元、明、清三代稱「恩榮宴」。雖然幾朝對此宴稱謂有所不同,其儀式內容大致不差,仍可統稱為「瓊林宴」。
鷹揚宴
是武科鄉試放榜後考官,以及考中武舉者共同參加的宴會。
所謂「鷹揚」,是取威武如鷹之飛揚的意思。
會武宴
是武科殿試放榜後,在兵部舉行的宴會。規模排場更大,群英聚會,盛況空前。
上面說的科舉四宴,因為從制度上作了明文規定,舉行的時間、與宴者、儀式都有成規,所以能相沿不廢。
封建時代的士子們不僅把與宴看作是殊榮,更重要是當作學術地位、任官高低的標誌。因而儘管能與宴的士子是少數,但對大多數士子吸引力極大,他們都將其視為人生大事,奮力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