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的變化,目前社會已形成一種新的格局,這種新格局不但體現在皮夾子的厚與薄、存款的多與少上,更多的是在生活狀態、思維方式上所表現出的種種不對稱現象,這種「不對稱」又產生出巨大的能量,推動社會快速向前發展。
「窮」人愈來愈閒
「富」人愈來愈忙
窮者,不但囊中空 ,腦袋裡也空空如也,既然沒什麼想法,也就不會有什麼作為,無所作為,當然每天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富者,多也,富人想法多、計畫多、行動多、應酬多,見了這樣的人問一問:「近日如何?」回答一定是:「忙啊!」
「窮」人拚命攢錢
「富」人拚命借錢
從貸款購房、買車、旅遊,到個人投資貸款、信用貸款,「富人」們在個人信貸交易中「忙進忙出」,不但想以借銀行的錢並按時還款方式來刷新自己的「零信用紀錄」,更重要的是想把自己的事業做大。
而「藍領」一族,每月頂多掙個二、三萬元,孩子上學要錢,老人看病要錢,家裡買房子要錢……於是,夫妻倆的收入,除去日常開支,全部存進了銀行。金融意識、信用意識、消費觀念的不同,是造成「富」人拚命借錢,「窮」人拚命攢錢的主要原因。
掙大錢的人悶聲不響
掙小錢的人咋咋呼呼
掙小錢的人一個月工作下來,累得腰酸背疼,再瞧瞧自己口袋裡一眼就能數得清楚的鈔票,則更是心酸。外面花花世界的燈紅酒綠,近在眼前,遠在天邊,心中有不滿自然不吐不快,「憑什麼他們天天吃香喝辣、出入有轎車酘酘」一股腦兒全扔出來。
與之相反的,那一些「先富起來」的人哪有時間花在發牢騷上,趕緊賺錢還來不及呢!
「窮」人為錢工作
「富」人為事業工作
一個「窮爸爸」會從小就教育孩子:好好學習,長大找個好工作,別像你爹這麼窮;一個「富爸爸」則會告訴孩子;要學會雇用比自己聰明的人為自己幹活,為自己掙錢。
富人也為錢工作,可他們並不會去機械地理解工作與金錢的關係,在他們看來「事業」才是最重要的。創辦企業、招攬人才,使自身的工作時間縮短,而工作效率成倍增長,是他們的目標。故而,有人感慨:拿錢的不如發錢的好。
「窮」人愈來愈「單純」
「富」人愈來愈「複雜」
兩個餓怕了的乞丐大談志向,一個說:「有朝一日發達了,我就吃了睡,睡了吃。」另一個說:「我是吃了又吃,哪有時間睡覺。」
而計算如何才能躋身於《財富》雜誌的億萬富翁排行榜,在瑞士銀行裡開幾個戶頭,怎樣雇用聰明的律師和會計師,採用合法的手段避稅,則是「複雜」的「富人思維」。影響思維方式的差異度加大是有各種各樣原因的,而最主要的是思維慣性,它幾乎可以左右你的錢包是漲還是癟。
在這個需要為自己的生計冥思苦想的時代,一部分人已經產生了一種「思維惰性」,「單純」得腦袋裡什麼都想不出來,只求有個能糊口的低收入工作熬到退休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