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是歷史名花,向來被人用來表示友好、和平,以及男女的愛慕之情。據載,中國在二千五百年以前就有人栽種桂花。
上古時代的文學作品,就已有關於桂花的記載。比如,屈原的《九歌》裡提及:「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桂旗」;《呂氏春秋》中稱讚桂花,說它是:「物之美者,招搖之桂」,指世上最美好的事物,就是招搖山上的桂樹。
如此美好的事物,難怪也成為皇家貢品。比如漢武帝的上林苑,種植由群臣貢獻的桂花,此事在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中、《西京雜記》等都有提及。
到了唐宋時期,桂花的種植已十分普遍,不但有種植桂花來美化環境的風氣,也將它培種在庭院以供欣賞,而文人則喜歡吟詩作詞來歌頌桂花。比如:
唐代大詩人李白,寫過〈詠桂〉一詩:「世人種桃李,皆在金張門。攀折爭捷徑,及此春風暄。一朝天霜下,榮耀難久存。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清陰亦可托,何惜樹君園。」此詩表明詩人要在園中種植桂花,可觀賞,又可自勉。
白居易寫〈東城桂〉:「子墜本從天竺寺,根盤今在闔閭城。當時應逐南風落,落向人間取次生。」據說這是白居易在蘇州東城郊遊時,偶然發現一株桂花樹,詩興大發所寫的其中一首詠桂之詩。第一句的意思,就是取自傳說中,杭州天竺寺每歲秋中,都有月桂子墮。
這種典故,也出現在唐代宋之問的〈靈隱寺〉詩中:「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後人亦因此名句,把桂花稱為「天香」。
宋代毛滂的〈桂花歌〉,有「玉階桂影秋綽約」的句子;李清照則寫〈鷓鴣天〉:「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為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對桂花極度讚賞。
桂花芬芳撲鼻,據說其香可飄數里,人們又把它叫「九里香」等,就如宋代韓子蒼的詩句,說它是:「世上無花敢鬥香」。此外,它還有枝葉繁茂,四季常青的優點,難怪受到人們的喜愛,歷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