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共處少不了眷屬的存在,像世族兄弟、親朋眷屬等等。除了這些有血緣關係之外,還有「法門中眷屬之意,或為共同求道修行者之總稱。」(出自《佛光大辭典》頁三三八八),就像《妙法蓮華經玄義》所說的(大正三三,六九八中):「既霑法雨,稟教受道,成法眷屬。眷屬行行,拔生死本,開佛知見,得大利益。」也就是在佛門裡,共同學習佛陀的教法,並時時刻刻實踐於生活中,自能拔除不斷再犯的習慣,學習以佛陀慈悲睿智的眼光看世間萬事,自然令個人、他人、社會及世界均得利益。因此,佛門形容以善法達到共識的社群,正是「德合志同為法眷屬。」(出自《比丘尼傳》大正五○,九四四中)成為在日常修善行上,相互提攜的夥伴。
這些法眷屬們,對社會又能有多大實質利益呢?佛在《大寶積經》中說(大正十一,三五一上):「除惡法眷屬自了知諸法,了知諸法眷屬自能得度,能度眷屬自具諸德,具諸德眷屬自無煩惱。」原來,佛門認為凡會令人起煩惱的因素,都是不好的因素。這些不好的因素,正是無法徹知世間萬象千變萬化的自然法則,而昇起種種不清淨的念頭所致。所以,「自淨其意者,破諸邪倒,了知世間、出世因果,正助法門能除心垢。」(出自《翻譯名義集》大正五四,一一二七中)若真能清淨自己的意念去看待一切的人、事、物,自能真正長養出善待世間一切的德行,自然而然生不起種種煩惱。
總之,時時起善念及實踐善言善行者,最終是不會被周遭、社群的人所唾棄,被信任、擁護等幸福卻是源源而來。(海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