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北市陳漢霖與蔡暳陵夫婦,生下兒子後,想幫助更多孩子能擁有溫暖的家庭,經由台灣世界展望會寄養中心媒合,擔任寄養家庭,十五年來他們照顧過十一位寄養童,最長時間照顧七年,目前陳家有三位寄養童,蔡暳陵說:「要做寄養家庭到做不動的那一天為止」。
十五年前,愛孩子的蔡暳陵動了想當寄養家庭媽媽的念頭,丈夫陳漢霖聽到太太的想法,完全支持。他說,因為自己也算是「類寄養童」,從七歲到當完兵成年都寄養在叔叔家,叔叔家雖然還有爺爺、奶奶,但跟叔叔相處起來總感覺比較嚴肅,有種住在別人家的感覺,想起童年經歷,他暗自期許,將來要讓寄養童「有家的歸屬感」。
投入寄養家庭後,蔡暳陵與陳漢霖兩人分工合作,蔡暳陵擔任起教養的角色,陳漢霖則全力配合。蔡暳陵說,孩子剛到家中會比較害羞安靜,她營造自由的家庭氛圍,孩子可使用家中物品等、也可一起做家事。
蔡暳陵回憶,初期協助的寄養童年齡小,後來則是年齡愈來愈大,她說,照顧年紀小的孩子是勞力,要照顧飲食起居;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則是要付出心力,陪聊天、陪看偶像劇、打電動等。目前陳家共有三位寄養童,分別是十一、十四、十七歲。
她說,這些年來照顧的寄養童都比自己兒子年紀小,兒子雖是獨生子,卻像是有很多弟妹的大哥哥,兒子也跟著他們夫妻一起陪伴寄養童,孩子相處融洽,如果起爭執,就透過溝通解決。蔡暳陵說,看到孩子成長,覺得開心也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