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北市文化局昨針對大同區「迪化街一段二百五十六號」進行文化資產價值審議,該建築歷經許多不同業種經營,見證迪化街的商業經營變遷,且保留一九二○年代「一坎二落一過水」格局;出席委員一致同意登錄為歷史建築。
此建築鄰近淡水河十四號水門,在日治時期為江氏家族開設「江成發材木商」,專門販賣棺木,一九五三年賣給陳氏家族經營油漆代理事業,二○○七年轉由販售南北貨的李氏家族持有至今;二○一五年租予「婦女救援基金會」,在此開設台灣第一家以慰安婦為主題的博物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作為展示慰安婦人權運動的珍貴史料,及推廣性別暴力預防教育的基地,現由東方廣告承租。
建物所有權人李建興認為,迪化街一段開發較早,許多建築具有文資潛力,希望能對保存古蹟盡心力,因此委託呂大吉建築事務所申請登錄為歷史建築。
建築師呂大吉表示,此棟建物為昭和式看板建築樣式,反映當時建築法規及潮流,格局與配置為典型的住商合一街屋形式,包括牆壁、木窗、欄杆、洗石子、面磚、騎樓之磚拱等具時代內涵,見證了日治時期的營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