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聯趣談》古代房地產詩

◎李秉鑒 |2007.10.18
389觀看次
字級

人們擁有房產、地產,隨之也有了煩惱、紛爭產生,這早在古人的詩歌中就有一定的反映。

明代江蘇太倉有一茅氏寡婦,因家貧而不得不賣掉故宅,臨遷出前作〈賣宅自遣〉:

壁有蒼苔甑有塵,

家園一旦屬西鄰。

傷心怕見門前柳,

明日猶如陌路人。

雖是牆上生有青苔的破屋舊宅,但是幾代人的棲身之所,一旦非己所有,自是痛心不已,依依不捨的深情,通過門前即將屬他人所有的柳樹表現出來。

明朝時,有位叫俞克明的人身為顯宦卻貪得無厭。他採取逐步蠶食的方法,每年都向其周邊的農田擴展幾分,鄉民深以為苦,又奈何他不得。他的同族兄弟俞克章看不過去,賦詩譏諷:

一年一寸苦相侵,

一尺原來十度春。

若使百年侵一丈,

世間哪有萬年人!

詩句給這位族兄算了一筆賬,這樣的年年蠶食,即使百年侵占所得的田地也很有限,人生短暫,你又何必這樣費盡心機呢?

南宋理宗時的宰相史彌遠為保子孫後代永享富貴,四處尋找風水寶地,以做墳墓,結果相中了京郊的育王廟。育王廟面臨被拆毀的危機,僧信們懮心忡忡,一籌莫展。寺裡一小和尚見狀說:「我能夠阻止他。」說罷即賦詩一首:

寺前一塊地,常有天子氣;

丞相要作墳,不知主何意?

然後小和尚讓大家四處教小孩學唱這首詩,一時街頭巷尾都在吟唱。很快這首詩就傳到了史彌遠的耳裡,他還以為是上天借童謠以示警,這事如果讓皇帝知道了非得落個圖謀不軌的罪名,他立即懸崖勒馬,打消了原來的念頭。

古人中也有講恕道的,對房地產被侵占採取超然態度。明朝時有位叫舒芬的人在翰林院任官,其子從老家來信,多次抱怨鄰人不斷地侵占地產。舒芬不耐煩地在一封信尾題詩一首,其詩道:

紙紙家書只說牆,讓渠徑尺又何妨。

秦皇枉作千年計,今見城牆不見王。

詩中以秦始皇做比,當年統一六國,江山為一姓所有,欲千秋萬代地傳下去,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貴為天子的秦始皇猶如此,一般人又何必去計較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