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大學雲端開學 求學不間斷

人間社記者喜琛馬尼拉報導 |2021.08.25
1174觀看次
字級
光明大學雲端開學,一百三十三位學生線上歡呼:「大師!有您真好。」圖╱萬年寺提供

【人間社記者喜琛馬尼拉報導】佛光山光明大學十七日線上開學了!以「ADHIKA(菲目標)」為主題,全力以赴迎接新學年;開學典禮上,校方介紹課堂注意事項和細節,迎新生同時也歡迎舊生。一百三十三位來自偏鄉的學生線上共聚一堂,光大校長陳萬杰秉承創辦人星雲大師的辦學精神,送電腦、網路卡,推行「脫貧學習計畫」,讓學生在疫情下的學習不間斷,讓學子線上歡呼:「大師!有您真好。」

人文教育 促進改善社會

菲律賓語「ADHIKA」一詞有兩層含義:這是光明大學的「願景」,全體同心協力長期提供最高質量的人文教育,栽培學生全方面的發展,使學生成為有責任感的專業人士,以促進改善社會,讓生命翻轉。

另一個含義是把ADHIKA拆成三個部分,「AD」Adbokasiya相互支持,「HI」Himig聆聽聲音、「KA」Kapanalig集體創作,意即法師、董事會、師生,將互相支持、應對辦學過程中的挑戰,聆聽各方聲音,達到透明化的關懷;師生間互助且互相尊重,透過集體創作達到共識目標。

「我會努力把大學建好,你們要勤奮學習,讓光明大學為你們驕傲。」佛光山菲律賓總住持永光法師表示,大家在實現星雲大師的夢想,為菲律賓藝術家、運動員、青年創建一所大學,為菲律賓人的光明未來著想。

陳萬杰校長指出,儘管新冠病毒帶來許多挑戰,但光明大學將堅持在品德教育的基礎上,以「BBB」(重建得更好,Build Back Better)為辦學精神,把最好的給大家。

隨後,典禮上介紹當前學術環境,談論Google課堂設置和課程安排,並讓大家認識教職員工團隊。Katherine Sabate副教授分享校內學生會組織、國際交流與課外活動。Maru F.Bautista主任主持討論會,Arlene Sangalang教授則說明,學生指導,以及諮詢服務的內容。最後安排線上破冰遊戲,提升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

疫中學習 正念面對無常

菲律賓疫情仍相當嚴峻,每日確診病例不斷,各地校園持續以網路教學為主。在開學典禮前,其實還有個溫馨故事,八位學子因為住在極偏僻的外島村落,當地沒有網路通訊建設,讓他們無法參與線上課程,因而非常憂慮,所以向法師請求,允許他們回萬年寺學習以完成學業,永光法師了解狀況後,慈悲答應。

萬年寺住持妙淨法師被大家好學精神感動,二十一日與八位學子交流,了解他們如何在疫情下,突破重重障礙回到萬年寺,並述說各自家鄉現況。即使這段期間,他們的生活艱辛且具挑戰,因為有星雲大師法語陪伴,讓大家不忘師恩、時時提起正念,在生活中去體證「有佛法就有辦法」。

「要有向困難挑戰的勇氣,有心,無難也。」星雲大師的這句話,常在Christine Joy Blanco的腦中響起,面對疫情,她抱著堅定決心要把書讀完,要把大師給他們的希望之光傳遞下去。Nicole Lucas以菩薩願行,實踐人間佛教的慈悲和善心,她為村裡的小朋友寫故事、講故事,認為疫情把人們的善念激發出來。

Gilbert Portillo常思考因果觀,他認為,好的因會在大環境裡循環,所以要保持正念做最好的自己。過去幾個月,Gilbert回中學母校教瑜珈,藉此帶給大家身心安定,「我相信因果,所以愈是困難的時候,愈需要人與人之間的理解、關懷,而不是批砰。」

「只要佛法在心中,未來一定會更好的。」Chris Sinangote認為,疫情促使人們成長,學會關懷和助人,過去幾個月來,他主動協助區協助負責人分送食用品給居民,每周會講故事給小朋友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