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有民眾到醫院做門診手術,應要求自費做PCR檢驗,兩人得多花九千元,後來才發現並非所有醫院門診手術都要求採檢,有的醫院採檢不額外收費。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因防疫要求住院病人及一名陪病者由公費支應PCR採檢,但門診手術無此防疫需求,指揮中心尊重各醫院的防疫需求和決定,但提醒醫院須事先告知、做好知情同意。
遭投訴的台大醫院院方表示,這名個案七月初就診,當時進行的門診手術需要插管,所以要自費採檢,但通知個案的診間助理沒有溝通好,讓病人及家屬誤以為可以比照住院病人用公費採檢,事後發現要收費,感覺很不好。因為是醫院溝通沒做好,所以後來沒收這筆費用。目前醫院已改規定,門診手術只要做抗原快篩,費用是五百元,病人和家屬都很願意配合。
日前新北市長侯友宜宣布轄內醫院收治的境外移入確診個案,在基因定序出爐前,都要視同Delta病毒,二採陰才能出院。北醫胸腔內科部主治醫師周百謙表示認同,現在每天境外移入個案僅個位數,醫療量能允許下,將現行標準加嚴是可行且應做的「必要之惡」。
周百謙表示,等待解隔離期間並非什麼都不做,找出始終無法產生足夠抗體的人,因為免疫生成不足的人解隔離時,可能是暫時出現病毒「冬眠」或「平衡」情況,當人體微環境因壓力、睡眠等因素改變,病毒有可能再起,但台灣禁不起Delta疫情爆發的風險,建議境外移入病例隔離期間應加驗血清抗體,讓隔離有所憑據,也能促進治療的發展。
此外,教育部近日發函高中以下各級學校,說明教師開學入校前應完成公費疫苗第一劑接種且滿十四天,未能打到的新進或代理教師,要在入校前三天取得抗原快篩或PCR檢測陰性證明。等候採檢結果期間可請公假,教育部請各校適當安排教師為公假者代課,並由教育部支應鐘點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