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頭鯨每年旅行2萬5000公里之遠。圖/網路
文/淳恩
北京野生動物園不久前發生遊客在園區內混戰扭打事件,沒想到當晚,附近欄舍的動物家庭就有樣學樣,在欄舍內扭打成一團,直到動物飼養員耐心教育,才平息一場內亂。這也讓人不禁好奇:究竟哪些動物,特別會模仿人類行為呢?
據園區動物專家指出,由於衝突點附近正好是大猩猩家族欄舍,而這是大猩猩第一次見到人類打鬥,過程充滿謾罵、推擠、扭打、抓頭髮、腳踢、捉對互撕、翻滾……場面令大猩猩「印象深刻」,因而當晚部分大猩猩家庭才會紛紛仿效,導致場面一度失控。
鯨魚 會唱流行歌曲
科學家很早就知道:人類並不是唯一會唱歌的動物,不但鳥類、青蛙會唱歌,鯨魚也會唱歌,而且會唱自己族群的「流行歌曲」,還會巡游四海傳遍半個地球,路程長達2萬5000公里。
科學家發現,所有的雄性座頭鯨,在某個特定的時間段,喜歡唱著同一首歌。但當牠們厭倦這首歌的時候,其中一位大膽革新者,就會開始唱一首新歌。
有時新歌是由老歌添加新的元素改編而成,有時這首歌是全新的,有點像在自由說唱,並迅速在族群中流行,連續傳唱好幾年。
大猩猩 靠人化解僵局
其實,大猩猩善於模仿人類,早已不是新聞。有不少攝影者,曾拍到野外的大猩猩,人模人樣抽著未點著火的菸或菸斗,或是撿到人類丟失的相機後,學著人類舉起相機猛按快門;雌猩猩喜歡抱著布娃娃,及玩類似家家酒的遊戲;更不用說電視綜藝節目,設定一個又一個人類任務,讓猩猩帶著狗狗使命必達……
動物學家研究發現,當兩隻黑猩猩發生糾紛,無法解決時,會請一位客觀中立的第三者, 擔任雙方的調解員。研究人員多次看到這樣的場景:兩隻雄性黑猩猩打架,打累了就坐下來,背對著背,誰也不肯讓步。這時候,一隻雌性黑猩猩就會走出來,盡力幫助牠們和解。
調解過程是這樣的:雌猩猩先接近其中一隻雄猩猩,開始為牠梳理,挑出牠身上的汙物、虱子和白髮,先幫助牠冷靜下來。然後,雌猩猩再走到另一隻雄猩猩身邊,做相同的事情。然後,雌猩猩要兩隻雄猩猩同時為她梳理。調解工作做完後,雌猩猩會走開,此時,兩隻雄猩猩會面向對方,像朋友一樣並肩坐著,之後默默離開,誰都不丟面子。紛爭就這樣結束了。
猴子 懂得用錢換物
同是人類近親的猴子,只要稍加指導,很快就能對金錢有概念──既懂得以錢幣換取食物,在食物變貴時少買一些,甚至會打劫別人手中的錢幣,要對方拿食物來交換……
在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先讓猴子明白銀(代)幣「是有價值的」,可以用來換取研究人員提供的食物。短短幾個月後,猴子便明白硬幣可用來買食物。
實驗證明,猴子對不同食物具有各自強烈的偏好,例如一個人賣果凍,另一人賣蘋果片。這時,猴子會根據自己的喜好,把硬幣送到不同的研究人員手中,換取好吃的美味。
在另一項實驗中,猴子甚至學會了識別不同面額(價值)的「貨幣」。當某種食物「漲價」時,猴子就會少買;價格下降時,就會多買。換句話說,經濟學中最基本的「供給需求」法則,不僅適用於人類,也同樣對猴子有效。
有一天,一隻僧帽猴跑進實驗室,將托盤架上的12枚硬幣,甩向室外其他猴子,結果7隻猴子搶個不停,研究人員試圖拿回硬幣,但猴子拒不交錢,還做出要打架的姿勢,直到研究人員給牠們食物,牠們才交出一些硬幣。
鸚鵡 給寶寶取名字
給寶寶取名字,可不是人類的專利,因為鸚鵡也會。
研究人員發現,海豚、烏鴉、鸚鵡和一些靈長類動物,在叫喚群體裡的不同成員時,會使用特殊的稱呼。這個現象顯示,這些動物各有不同的名字。其中最神奇的,莫過於鸚鵡了。
科學家發現,鸚鵡家長在寶寶剛出生沒多久,就會為寶寶取好名字。當鸚鵡稍長大的時候,牠們會稍微修改自己「名字」的發音,最終形成自己的稱呼。
藉形藉音 詭計欺敵
一般動物不會故意模仿其他物種,但如果新的行為提供了生存優勢,那麼動物就有可能表現出另一個物種的生理或行為特徵。
像章魚就很善於模仿其他海洋生物,當章魚靜止時,會變身成不吸引捕食者注意的海綿、海管蟲或海鞘,需要時又能模仿有毒的簑鮋(獅子魚)、魟魚、緩慢漂浮移動的水母,甚至還能依情況隨時改變模擬的對象,藉以混淆視聽。
此外,擬態的竹節蟲、蘭花螳螂、枯葉蝶;總督蝶模仿有毒的帝王蝶;異齒蛇在發出嘶嘶聲警示敵人時,刻意把頭壓扁模仿毒蛇的頭形……顯示動物在長久的演化過程,早已學會以詭計欺敵,提高生存的機率。
孟加拉雀 懂得語法
研究人員發現,孟加拉雀和人類一樣,也懂得語法。牠們對外來鳥類的叫聲十分敏感,聽見不熟悉的叫聲,就會嘰嘰喳喳地大喊大叫。而對新進入群體的同類,也會反復發聲進行教學,幫助新成員認識族群語法。
研究人員錄下了一段陌生鳥類的歌聲,然後一直放給孟加拉雀聽,直到牠們習慣這種歌聲、不再產生過激反應。接著把原歌聲重新排列組合了一下,弄出了4段似是而非的「新歌」,再給鳥兒們聽。
結果出乎意料:孟加拉雀對前3段毫無反應,對最後那一段歌聲卻有著非常激烈的反應,好像知道這一段歌聲的語法出了問題,不再是同一句話,而是全新的句子了。超過9成的孟加拉雀,都做出了相同的反應,這意味著整個鳥群,對於什麼樣的語法才是對的,頗有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