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南橫!空拍斷橋前後對照 重現美景有重重難關

 |2021.08.20
2340觀看次
字級
生態老師傅志男長期記錄南橫公路生態與美景,他透過空拍畫面,呈現明霸克露橋與玉穗溪口的沖積扇,是斷橋事件前後顯著對照。圖/地球公民基金會傅志男提供

【本報高雄訊】台20線南橫公路是台灣三條橫貫公路之一,公路總局團隊近年幾乎窮盡一切力量、方法,要讓用路人殷殷期盼的昔日南橫美景重現眼簾,力拚2022年完成南橫公路全線通車目標,卻有重重關卡待克服。高山工程變數多,除雇工不易、成本難掌控,最大困境是天候多變,可說是一關難過一關。

98年莫拉克風災重創台20線南橫公路,導致高雄山區寶來以上地區一夕間成孤島,施工團隊不分晝夜全力動員,同年12月完成河床便道解除孤島危機,103年爭取近10億元災害復建經費,辦理「台20線勤和-復興中期道路提升工程」,盼提高該路段抗洪能力。

98年莫拉克風災重創台20線南橫公路,勤和明隧道完全覆滅於河床下,圖為當年勤和明隧道場景。圖/地球公民基金會傅志男提供

怎料,今年8月7日宛如海嘯式洪水,吞沒完工僅4年多的明霸克露橋,居民企盼已久「安全回家的路」再度中斷。為早日搶通便道,工程人員與土石流賽跑、搏鬥,壓力山大,記錄南橫20多年的生態老師傅志男直言「何時能通車要看老天爺答不答應,而不是人們宣示!」

教職退休,目前擔任地球公民基金會監事的傅志男說,人類要與天爭道挑戰愈來愈大,「水絕對不會忘記祖先走過的路!」即使人類用堤防阻隔等工程手段,在極端氣候愈來愈頻繁的現代, 要有個概念「堤防蓋得愈高、愈需要有危機意識」,堤防也許能在短期內保護身家,若超大雨量來臨,溢堤後危害更大,「有堤防之地,就要心存提防」。

傅志男出示今年6月22日斷橋前、8月8日斷橋後空拍圖對照,有許多觀察與感觸。他說,8月8日冒雨進入高雄桃源山區做記錄,「也許是山神感應到誠意」,抵達明霸克露橋前時,雨停約20多分鐘,獲得空拍一個電池時間。空拍機上升後,當鏡頭傳來大片土石流,掩沒部分橋段和公路時,心中驚嘆大自然威力,手也忍不住顫抖,震撼感難用言語表達。

傅志男也說,當天拍攝約10分鐘後,拉高空拍機再往上游飛去,回望玉穗溪口的土石流時,那完完整整的沖積扇,在他面前震懾住一切,忍不住對完整的沖積扇發出驚嘆:「多完美的沖積扇啊!」想到山區居民失去聯外道路,心情更加複雜。

生態老師傅志男長期記錄南橫公路生態與美景,他透過空拍畫面,呈現明霸克露橋與玉穗溪口的沖積扇,是斷橋事件前後顯著對照,圖為今年8月8日斷橋後場景。圖/地球公民基金會傅志男提供

造價不斐的「希望之橋」通車4年多就遭沖毀,不少人嘆「花再多錢也敵不過大自然反撲」。傅志男認為,「大自然從來就沒有什麼反撲,那是台灣土地的日常!」反應台灣地質的本性、天候、雨量等各種環境因子,還加上人類各種作為引出的現象。

98年莫拉克風災重創台20線南橫公路,當時勤和明隧道完全覆滅於河床下,風災過後水文地質極不穩定,初期僅能以河床便道維持基本交通需求,圖為當時工程單位施作削山便道。圖/地球公民基金會傅志男提供

高雄桃源區明霸克露橋2017年4月完工通車,布農族語minbakiu意為希望之橋,橋護欄配合當地原民人文特色塗裝,橋型配合山壁地形行進,與現地地形融為一體,彷彿輕柔絲帶盤繞山巒腰間,今年8月7日不敵洪水遭沖毀,地方感觸良深。圖/取自公路總局網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