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板防疫恐無效 空氣困死區變傳染源

 |2021.08.20
3543觀看次
字級
目前被瘋搶的隔板,很可能沒有辦法防疫,還恐成病毒傳染源。圖/蘇健忠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不少開放內用的餐館,以及學校目前都搶買塑膠隔板,員工與顧客、同學與同學之間分隔開,以預防新冠病毒透過飛沫傳播,然而有研究發現,這樣防疫不僅無濟於事,甚至會弄巧成拙,將疫情變得更糟。

正常情況下,商店、課室及辦公室,人們呼出的飛沫顆粒,會由通風系統的氣流攜帶排到室外;一般而言,通風系統約每15至30分鐘就會帶入新鮮空氣;但豎起塑料板會改變室內的空氣流動,破壞正常通風並造成「死區」,病毒氣溶膠顆粒就高度集中在這個「死區」。

維州理工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教授馬爾指出,氣溶膠顆粒困在死區裡,最終會擴散到周圍。

圖/中央社

當然在某些情況下,這些塑料板或有保護作用,例如可以阻止咳嗽及打噴嚏時,將噴出飛沫濺到他人身上,但也存在不少變數。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人員今年6月發表的研究表明,課室書桌之間的塑料隔板,與增加新冠風險有關。麻州一個學區的研究人員發現,辦公室的隔板阻礙了空氣流動;喬州學區的研究發現,書桌之間的隔板對防止病毒擴散根本沒作用。

在新冠疫情大流行前,2014年一項研究發現,澳州爆發肺結核病,辦公室內的隔板可能是傳播的原因之一。

圖/新北教育局提供

英國利茲大學建築環境工程教授諾克斯(Catherine Noakes)的研究表示,模擬當一個人在隔板一側咳嗽時,較大的飛沫顆粒會撞到隔板;但若這個人只是說話,顆粒不會附在隔板上,而是在它的周圍漂浮,當有其他人吸入受汙染的空氣時,就有可能被傳染。

其他多個研究也表明,雖然隔板使部分人免受病毒侵害,但卻會將空氣中的顆料匯集到其他人身上。

專家指出,當看到透明塑料隔板時不應過度驚慌,當然也不應視之萬無一失的安全保護。

加州大學工程系主任科西(Richard Corsi)說,室內的空氣氣流非常複雜,會因應佈置、通風口、天花板高度的不同而造成不同的影響;因此即使設置了隔板,戴口罩仍然是降低風險的最佳方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