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立成功大學研發的魚用口服疫苗獲國際肯定,成大校長賴明詔與沙烏地阿拉伯DevCorp公司總裁詹姆斯.葛林伯格昨天簽署產學合作協議書,創下國內大學跨國產學合作的先例。
成大研發的魚用口服疫苗將運用在沙國中東地區紅海海域,開創水產養殖商機。賴明詔估計,這項合作產值約有新台幣六百億元。
賴明詔說,成大在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的水產生技醫藥研究團隊,研發出魚用口服疫苗關鍵技術,及多價型注射疫苗系列產品,這項研發並成功應用於開發高抗病力魚苗生產系統,成功率達八成以上,大大提升台灣水產養殖發展。
成大生科所教授楊惠郎表示,魚病防治一向使用抗生素作為飼料添加劑,但長期且大量地使用抗生素,不僅容易引起抗藥性細菌滋長,還有可能殘留在魚貨上,影響人類以及其他生物的健康。新研發疫苗是將具有兩層包埋的疫苗置於細菌中,在浮游生物把細菌吞下肚後,立刻餵食給魚苗,可養出健康抗病的石斑魚苗。
楊惠郎提到,研究團隊雖然已研發出可預防魚疾病的注射型疫苗,但「魚池中如有一萬隻魚,全數完成注射相當耗時,是一個大工程」,所以改用口服疫苗劑型較為理想。
楊惠郎強調,魚用口服性疫苗特殊之處,在於先利用基因工程將不同病原的抗原基因放入大腸桿菌中,滅菌後立刻餵食浮游生物,「一隻浮游生物可以吃十萬個細菌。」最後再讓餓了半天的魚苗吃浮游生物,只要二十分鐘,魚池中的魚苗就可以免疫。
楊惠郎說,明年中旬就會開始生產高抗病力的魚苗。他說,石斑魚是相當受歡迎的魚種,一年產量約七千萬隻,石斑魚上以一隻魚苗十到十五元來算,一年的產值高達十億元。如產學合作的生產的抗病石斑魚市占率可達到百分之十,產值高達一億。
成大表示,台灣水產養殖魚種很適合在緯度與台灣相同,又是暖水魚類生長區的沙烏地阿拉伯的紅海發展。而海岸線長達一千八百公里的沙國除了有水質清澈的海域與沒有颱風劇浪的天候,還具備優惠融資、運費低廉、鄰近歐洲市場等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