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成憲讀法華經 銅雕二佛並坐 曹麗蕙 |2021.08.20 語音朗讀 363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銅雕藝術家法成憲認為,創作佛像要有一顆不能退轉的心。 圖╱法成憲提供〈深緣〉呈現《法華經》中古今二佛,並坐說法的殊勝場景。圖╱法成憲提供去年疫情爆發後,法成憲特別製作〈孔雀明王〉,期盼大眾平安吉祥。圖╱法成憲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法華會座,超越時空;古今二佛,並坐說法。銅雕藝術家法成憲,將法華會上,釋迦牟尼佛說《法華經》時,多寶如來現身為證的「二佛並坐」殊勝場景,刻化成線條簡約的新作〈深緣〉,傳遞實相演暢的深遠祝福;他也因參與慈悲三昧水懺法會,感動於佛像慈悲如大願,而成就出〈大願海〉土坯創作。「我的靈感都來自平日閱讀經典、參與法會等。」法成憲強調,創作,不外乎生活。三十多年前,法成憲的母親出了一場嚴重車禍,為祈求母親早日康復,他在一本助印佛書上看到〈白衣大士神咒〉,便一直虔心誦讀,念到「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他心中漸漸平靜,母親病情也轉趨穩定。工序繁複 脫蠟銅創作經書上印了一尊雕刻大師謝毓文的銅雕佛像,「我後來就鼓起勇氣,向謝老師拜師學藝」,自此開始雕塑佛像的職志。佛像學習是漫漫長路,從儀軌、不同佛菩薩的特徵,甚至衣褶等,都有相當深的學問;運用傳自商周的古技法──脫蠟銅創作,工序繁複更是不易。對法成憲來說,不管什麼媒材都好,最重要的是創作者的心意,「做佛像要有一顆不能退轉的心,那份恭敬和初心不能消失」,除了研究佛像背景資料,他也深入《心經》、〈大悲咒〉、《普門品》、《地藏經》等經藏,進而從中找出佛像特色,詮釋佛像賦予的真善美與哲學觀。為了塑造佛像神韻,他曾親往中國大陸敦煌石窟、山西五台山、四川樂山大佛等,體驗千年佛像的細膩與慈悲,並將石窟造景和佛像結合,製作早期代表作〈石窟佛陀〉。之後,法成憲發展〈如來〉、〈觀音〉、〈達摩〉等系列作品,各自散發不同的氣韻禪風,深獲大眾喜愛。兒子出生後,他打造〈沙彌〉系列,投射兒時記趣與對生活美好的憧憬,更顯得活潑生動。體會生滅 創作隨境轉今年五十歲的法成憲,隨色身變化,感受眼力大不如前,常常創作兩、三小時後,就要點眼藥水,讓他深刻體會「成住壞空不就如此嗎?」因此,他隨心境、體力、眼力的變化,開始用簡潔卻蘊含無窮變化的弧線來表達佛像,他說:「這都是自然的轉變。」近年,他赴國外看展時激盪出新想法,嘗試將現代金屬烤漆技術,運用於佛像的塗裝與表面處理,「我希望讓佛像有更多表現方法,並非只是大家印象中正襟危坐的模樣,也可以很自在,與人們生活相結合。」他的〈孔雀明王〉、〈福祐一方〉等,都是他近年以簡潔線條、烤漆技法呈現的代表作品。去年疫情在全球爆發,他特別製作展示〈孔雀明王〉,因為「孔雀專吃毒蛇,滅三毒;祂的法器:蓮花代表敬愛,俱緣果代表調伏,吉祥果代表增益,孔雀尾代表息災。」他盼能藉作品祝福世人息災增益。「《喜好》法成憲銅雕創作展」正於道禾六藝文化館展出,將展至二十九日,他說:「我的喜好是真善美的事物,作品銅雕是脫臘鑄造出來,不只是銅,還有祝福美好的心,也一起被鑄造出。」法成憲希望大眾能正向看待疫情,展中三十多幅作品,除了有〈富貴平安〉、〈荷塘拾趣〉等輕鬆、歡喜的系列,也展出〈寧靜水月〉、〈靜觀水月〉,和一尊用佛教四大元素──地水火風組成的〈大聖地藏〉,「在疫情之下,唯有菩薩、宗教可以療癒我們的心靈。」他道。 前一篇文章 關懷澎湖 佛光會捐贈防疫門 下一篇文章 不分宗教 三好食物籃送暖大馬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2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2025.07.3003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4臘腸狗吃飯 堅持帶好友共享2025.07.3005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6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7藝術翻轉醫院 療癒心視野2025.07.3008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22025.07.3010俄 8.8 強震 海嘯淹沒小鎮2025.07.3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紐西蘭北島一日禪 找回清淨本心佛光山尔有寺獲贈 兩岸藝術家阿彌陀佛書法佛光山三好兒童英文營 小朋友開心說英文三好四給MVP之星 善行9學子獲獎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迎接世界鐵人三項決賽 南天寺入列宣傳地標 作者其他文章關西世博We TAIWAN 台灣繪本展開跑星雲大師全集、墨海春秋 互贈典藏翠玉白菜9月出差捷克 小白菜姐妹代班南美館再現福爾摩沙時代之美漫畫博覽會開幕 15萬人搶進場鐵道博物館7月31日開館 可搭藍皮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