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成憲讀法華經 銅雕二佛並坐 曹麗蕙 |2021.08.20 語音朗讀 369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銅雕藝術家法成憲認為,創作佛像要有一顆不能退轉的心。 圖╱法成憲提供〈深緣〉呈現《法華經》中古今二佛,並坐說法的殊勝場景。圖╱法成憲提供去年疫情爆發後,法成憲特別製作〈孔雀明王〉,期盼大眾平安吉祥。圖╱法成憲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法華會座,超越時空;古今二佛,並坐說法。銅雕藝術家法成憲,將法華會上,釋迦牟尼佛說《法華經》時,多寶如來現身為證的「二佛並坐」殊勝場景,刻化成線條簡約的新作〈深緣〉,傳遞實相演暢的深遠祝福;他也因參與慈悲三昧水懺法會,感動於佛像慈悲如大願,而成就出〈大願海〉土坯創作。「我的靈感都來自平日閱讀經典、參與法會等。」法成憲強調,創作,不外乎生活。三十多年前,法成憲的母親出了一場嚴重車禍,為祈求母親早日康復,他在一本助印佛書上看到〈白衣大士神咒〉,便一直虔心誦讀,念到「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他心中漸漸平靜,母親病情也轉趨穩定。工序繁複 脫蠟銅創作經書上印了一尊雕刻大師謝毓文的銅雕佛像,「我後來就鼓起勇氣,向謝老師拜師學藝」,自此開始雕塑佛像的職志。佛像學習是漫漫長路,從儀軌、不同佛菩薩的特徵,甚至衣褶等,都有相當深的學問;運用傳自商周的古技法──脫蠟銅創作,工序繁複更是不易。對法成憲來說,不管什麼媒材都好,最重要的是創作者的心意,「做佛像要有一顆不能退轉的心,那份恭敬和初心不能消失」,除了研究佛像背景資料,他也深入《心經》、〈大悲咒〉、《普門品》、《地藏經》等經藏,進而從中找出佛像特色,詮釋佛像賦予的真善美與哲學觀。為了塑造佛像神韻,他曾親往中國大陸敦煌石窟、山西五台山、四川樂山大佛等,體驗千年佛像的細膩與慈悲,並將石窟造景和佛像結合,製作早期代表作〈石窟佛陀〉。之後,法成憲發展〈如來〉、〈觀音〉、〈達摩〉等系列作品,各自散發不同的氣韻禪風,深獲大眾喜愛。兒子出生後,他打造〈沙彌〉系列,投射兒時記趣與對生活美好的憧憬,更顯得活潑生動。體會生滅 創作隨境轉今年五十歲的法成憲,隨色身變化,感受眼力大不如前,常常創作兩、三小時後,就要點眼藥水,讓他深刻體會「成住壞空不就如此嗎?」因此,他隨心境、體力、眼力的變化,開始用簡潔卻蘊含無窮變化的弧線來表達佛像,他說:「這都是自然的轉變。」近年,他赴國外看展時激盪出新想法,嘗試將現代金屬烤漆技術,運用於佛像的塗裝與表面處理,「我希望讓佛像有更多表現方法,並非只是大家印象中正襟危坐的模樣,也可以很自在,與人們生活相結合。」他的〈孔雀明王〉、〈福祐一方〉等,都是他近年以簡潔線條、烤漆技法呈現的代表作品。去年疫情在全球爆發,他特別製作展示〈孔雀明王〉,因為「孔雀專吃毒蛇,滅三毒;祂的法器:蓮花代表敬愛,俱緣果代表調伏,吉祥果代表增益,孔雀尾代表息災。」他盼能藉作品祝福世人息災增益。「《喜好》法成憲銅雕創作展」正於道禾六藝文化館展出,將展至二十九日,他說:「我的喜好是真善美的事物,作品銅雕是脫臘鑄造出來,不只是銅,還有祝福美好的心,也一起被鑄造出。」法成憲希望大眾能正向看待疫情,展中三十多幅作品,除了有〈富貴平安〉、〈荷塘拾趣〉等輕鬆、歡喜的系列,也展出〈寧靜水月〉、〈靜觀水月〉,和一尊用佛教四大元素──地水火風組成的〈大聖地藏〉,「在疫情之下,唯有菩薩、宗教可以療癒我們的心靈。」他道。 前一篇文章 關懷澎湖 佛光會捐贈防疫門 下一篇文章 不分宗教 三好食物籃送暖大馬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薪火傳燈 2025.09.1309開挖土機遊大陸 填坑修路做好事2025.09.1310水豚卡比胖拉 萌翻台南2025.09.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蘭陽佛光童軍孝親奉茶 溫馨幸福葡萄牙佛光山三好菩提園 新學期啟航多倫多佛光山座談 緬懷星雲大師 傳遞三好 普門寺讀報教育迎新 東京佛光山寺 跨宗教交流弘法度眾澳洲昆士蘭警務處 參訪佛光山 作者其他文章傳藝中心挺兒童戲曲 將辦百場巡演北師美術館 探索航空飛行特展故宮萌主遠征捷克 秀魅力圈粉楊麗花戲曲傳奇 9月再現經典繪本作家鄭明進 獲金鼎獎特別貢獻獎故宮國寶首度東遊 玉鴨12月到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