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陳義胞」伯伯消失31年 家屬終於辦妥死亡登記

 |2021.08.18
2709觀看次
字級
高雄旗山凱旋新村是當年政府安置榮民的集中居住處,鄰長許曉梅說,社區的老兵人數僅剩個位數。圖/聯合報

【本報高雄訊】高雄旗山「凱旋新村」安置撤離來台的大陳義胞,歷經一甲子歲月洗禮,老兵凋零所剩無幾。旗山區戶政所去年清查轄區特殊人口,發現民國元年出生的潘姓老兵在31年前通報失蹤人口,多方努力找到定居北部的外甥女辦妥死亡登記。家人感激說,謝謝你們,舅舅可以安心投胎了。

1955年,國民政府陸續將大陸浙江省沿岸的大陳島、漁山島等地居民撤離來台,人稱「大陳義胞」的榮民與家屬散居阿蓮再興新村、大社和平新村、旗山凱旋新村、鳳山太平新村、旗津實踐新村、林園力行新村等地,旗山人口僅剩個位數。

凱旋新村潘姓居民是來台榮民,他在1912(民國1年)年出生,1990年(民國79年)妹妹通報失蹤人口,因多年無音訊又沒有子女,妹妹已在2019年(民國108年)過世。歷經一年時間,旗山戶政所人員多方打聽終於聯繫到潘男外甥女葉小姐,今年6月葉女到法院辦理死亡宣告後完成登記。

「如果世間有生死輪迴,那我舅舅可安心投胎了」葉女向戶政所人員道謝說,舅舅數十年前失去音訊,媽媽生前一直掛心此事,雖然舅舅已經不可能存活,但能協助辦理死亡登記,也算替媽媽了卻一番心事。

承辦人員說,曾赴凱旋新村訪查,社區老榮民沒剩幾人,大家對於潘姓男子印象很模糊,可能早年因水災失去蹤跡。鄰長許曉梅說,很多年沒看過這個人,不曉得到人到哪裡去了。

旗山戶政事務所主任謝鶴琳表示,戶政所依據「清查人口作業規定」清查轄區特殊人口,「凱旋新村」是當年政府安置從大陸撤退來台的大陳義胞,數名年逾90歲的榮民伯伯失蹤多年,當事人都是未婚無子女也無親屬,追查過程很花時間,但為求正確戶籍登記,承辦人員努力聯繫家屬完成相關程序。

大陳歷史  時代的眼淚

大陳諸島自明代至1930年代,長期受到浙江沿海海盜活動的威脅,除天災之外,就屬海盜攻擊問題最大,情況嚴重之際,島民甚至必須返浙江沿海居住以策安全。1940年水警隊發生叛變,叛變之水警隊員殺害水警隊長,並洗劫大陳而去,使大陳島呈無政府狀態。

圖/擷取自GOOGLE MAP

後來當地士紳決定出資請大陳人王相義組織地方武力自保,招募漁民並收編小股海盜,編成一支數百人武裝保衛隊,擔任大陳地方的防衛任務。日本侵華期間,王相義加入浙江省溫台護航委員會,攻擊搶奪日本與其他外國商船,此時王相義的武裝部隊增至1200人。二戰結束後,王相義投靠國民政府,任浙江省溫嶺縣長,後來溫嶺縣城被共軍攻下,王相義與縣政府一起退守大陳。

愛國心 造就大陳義胞

國共內戰後期,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已經撤退到臺灣島,實際控制的領土僅限於臺灣、澎湖群島、福建省金門、烏坵、馬祖、東引、東西犬以及浙東沿岸的數島。

1951年民國政府江浙反共救國軍成立,設總部於大陳島,並將漁山島、大陳島、披山島、南麂島劃設為「大陳地區」,使成「反攻基地」,新意涵的「大陳」概念由此萌芽。

圖/unsplash

1954年10月起中共軍隊開始對大陳列島進行軍事行動,此大陳戰役即是第一次台海危機,其間護航驅逐艦(DE)太平艦遭共軍魚雷小艇擊沉。1955年1月18日一江山島失守,與一江山島相隔極近的大陳島勢必失去屏障,加上距離台灣本島過遠以及金馬陳皆不在美國防守的範圍之內,因此中華民國決定自大陳島撤守,在美國協助下擬定金剛計畫。於1955年2月8日展開,四天之內,撤退了大陳島上所有的居民(除了一位生病的人)共一萬餘,加上軍隊共計2萬8千人,並於基隆市登陸。隨後中華民國撤銷浙江省政府,正式宣告失去所有浙江省領土。

當時政府重點是將這批來台的大陳百姓界定為「義胞」,而非因戰火逃難家園的「難民」,主導此新聞事件渲染為成功的「中美軍事合作」與轉進,引導民心對蔣中正政府的效忠。台灣省議會於1955年2月12日發起對大陳義胞的「一人一元救濟運動」,宣傳上指出:

此次我大陳同胞,毀家抒難,奔向自由,發揚我民族偉大之忠義精神與我黃帝子孫堅忍不拔的意志,以昭示於全世界,我台省同胞亦與有光榮。

大陳義胞搭船到達基隆,關心時局正閱讀中央日報。圖/取自文化部網頁

民國政府設置了一個單位來負責安置大陳人,由內政部、省政府與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組成了「大陳地區反共義胞來台輔導委員會」,於1955年1月28日成立,於1958年底大陳義胞安置工作完成後解散,之後的輔導工作改由省政府社會處接管。

大陳歷史文字來源:取自維基百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