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展「投名狀」男主角遺書 李連杰歷史原型慘遭抹黑

 |2021.08.18
1559觀看次
字級
故宮文獻大展「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首度展出清末四大奇案「刺馬」案殺手張汶詳的供狀。圖/陳宛茜

【本報台北訊】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刺馬」,被香港導演陳可辛改編成「投名狀」,由李連杰、劉德華、金城武主演,描述三名結拜兄弟相愛相殺的男性情誼,在華人世界膾炙人口。上周末於故宮開展的文獻大展「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首度展出「刺馬」案主角馬新貽的遺書與殺手張汶詳的供狀,證明這個從清末轟動到現代的「刺馬」案,真相跟電影完全不一樣。

「刺馬」案是指1870年兩江總督馬新貽校閱清兵操練後準備返抵轅門,返家途中遭刺客張汶詳刺傷,隔日不治身亡。關於馬新貽被刺原因眾說紛紜,成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連慈禧都認為此案「豈不甚怪?」

此案還在調查,南京的酒樓茶肆卻開始以京劇演出現在流傳的「刺馬」版本,戲詞諷刺馬新貽「忘了恩,負了義,你占人妻、賣兄弟」。此一民間版本盛傳,曹二虎、馬新貽和張汶詳在亂軍中義結金蘭,曹二虎還帶著手下向馬新貽投誠,馬新貽因此官拜兩江總督。但馬新貽和曹二虎的妻子有私情,馬為此暗殺結義兄弟,張汶詳知悉後決心刺馬(馬新貽)為義兄報仇。

「刺馬」曾多次改編為戲曲、電影和電視劇,光是電影就改編超過五次。「投名狀」也據此改編,劉德華、李連杰、金城武角色的歷史原型,分別是曹二虎、馬新貽和張汶詳。

故宮表示,「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將以往深藏清宮的官書詔令、檔案奏摺、名臣傳記、檔冊輿圖等珍貴史料公諸於世。此次首度展出的「遺摺」,是重要大臣辭世前呈遞給皇帝的最後一份文書,通常是大臣彌留之際在病榻口述,再由家人交給大臣轉呈。而故宮不僅典藏馬新貽的臨終遺書,也典藏當年官員審訊報告和犯人張汶詳口供,兩者一併展出、讓觀眾自行解讀此一歷史奇案。

在馬新貽的遺書中,描述行刺的過程「行至門口突有不識姓名之人以利刃刺臣右脇肋之下深至數吋受傷極重」;而張汶詳的供詞雖未說明行刺理由,但詳細描述自己的身世與逃難過程,跟馬新貽毫無交集,根本不可能義結金蘭。

故宮文獻大展「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首度展出「刺馬」案主角馬新貽的遺書,描述「行至門口突有不識姓名之人以利刃刺臣右脇肋之下」。圖/陳宛茜

「刺馬」迄今仍是懸案。但根據後世史家研究,馬新貽遭刺恐怕是政敵所為。當時慈禧太后任他為兩江總督,希望他暗查湘軍曾掠奪多少太平軍財寶,馬新貽恐怕因此遭湘軍背後勢力謀害。尤其此案尚在調查,民間便有胡謅瞎掰的「刺馬」戲曲版本上演,恐怕背後有相當大的政治勢力。觀眾現在所知的「投名狀」版本,展現稗官野史如何把一位準備改革湘軍的大臣黑化為忘恩負義的惡人,其抹黑能力不輸現代網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