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家也愛讀名作,而且不吝將感動表達出來。巴金先生在〈懷念曹禺〉一文中說:
靳以(章方敘)把家寶的一部稿子交給我看,那時家寶還是清華大學的學生。在南屋客廳旁那間用藍紙糊壁的陰暗小屋裡,我一口氣讀完了數百頁的原稿。一幕人生的大悲劇在我面前展開,我被深深地震動了!就像從前看托爾斯泰的小說《復活》一樣,劇本抓住了我的靈魂。
我為它落了淚。但是落淚之後我感到一陣舒暢,而且我還感到一種渴望,一種力量在身內產生了,我想做一件事情,一件幫助人的事情,我想找個機會,不自私地獻出我的精力。
《雷雨》是這樣地感動過我。然而,這卻是我從靳以手裡接過《雷雨》手稿時所未曾料到的。
曹禺被譽為中國二十世紀最優秀的劇作家之一,原名萬家寶。一九三三年創作的處女作四幕劇《雷雨》,便是最受觀眾歡迎的話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