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機器人挖「樹洞」 挽救5千條生命

 |2021.08.11
1256觀看次
字級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大陸幾乎每20秒,就有一人因憂鬱症自殺。圖非當事人。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華中師範大學計算機系的教授蔣興鵬,因為研究生物醫學人工智慧,一次偶然加入了「醫學人工智能群」。某天微信群聊裡,突然冒出一條救援信息,說有一名大學生要割腕自殺,「那個學校剛好有我的朋友在那教書,我就通過他救了那個女生」。本以為這次救援只是一次偶然,但他沒想到此後就和它「拴在了一起」。他們是「樹洞」救援團,他們利用「樹洞機器人」成功封鎖5000次的輕生事件。

在網路上,「樹洞」可以指網絡上承受祕密、私事的平台或人。對留言者來說,「樹洞」是一個隱祕的傾訴通路。有些比較大的「樹洞」,單條微博的評論可達到幾百萬條,有輕生傾向的人默契地聚集於此。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大陸幾乎每20秒,就有一人因憂鬱症自殺。下一個自殺的可能就是剛剛留言過的某一位。

網路和社群軟體已是面對青少年憂鬱時不可忽略的風險因子。圖非當事人。圖/取自極客公園公眾號

大數據分析 篩選出想輕生的人

蔣興鵬在「醫學人工智慧群」中接收到的救援資訊,實際上轉自「樹洞行動救援團」。有人開發了一個人工智慧型機器人來監控「樹洞」,對大量的留言進行分析,篩選出有自殺傾向的人,並進行分級,之後資訊會被仍到一個叫「樹洞行動救援團」的微信群裏。

「樹洞行動救援團」成員聚集大陸醫學AI領域的眾多學者、醫生、創業者。他們每天對樹洞監控通報中的資訊進行討論,盡可能找到當事人身邊的親朋好友,發出預警、並採取相應的救援。

從2018年7月底到2021年6月底,樹洞救援團已對有高自殺風險的1萬4617人次提供幫助,封鎖4765次自殺。

據極客公園公眾號報導,樹洞救援行動的發起人是黃智生。他是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人工智慧系的終身教授。在阿姆斯特丹已經工作30多年,一直研究人工智慧。自2008年以來,他所在的團隊與大陸國內團隊就語義科技開展科研合作。其中一個就是憂鬱症。

最初僅十人 3年壯大成700多人

樹洞救援行動的發起人是黃智生,是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人工智慧系的終身教授。圖/取自極客公園公眾號

2018年3月,黃智生在網上讀到了一篇關於「樹洞」的報導,發現在樹洞裏彙聚大量憂鬱人群的資訊,便催生了樹洞救援行動。樹洞救援團從最初的幾十人,發展到如今有700多名義工的規模。後來,它做的事情,也逐漸超越了「自殺干預」的邊界。

遺憾的是,他們的第一次救援最終沒能有一個圓滿的收場。在救援團聯繫到某位患者的母親時,「她母親並不認為事態很嚴重」。沒想到,幾個小時後,這名患者服藥自盡。

第一次救援的失敗,讓樹洞救援團更加重視救援的科學性,「後來我們有了救援指南,會請專家培訓,還有嚴格的考核」。黃智生說,現在想要參加樹洞救援團的義工,要參加6次課程的培訓,然後會有一次考試,通過才可以進入「實習期」,一點點參與到樹洞救援團中。

但兩年前,黃智生發現,很多人都存在輕生的傾向,「我們當時只監控兩個大的樹洞,每天就發現10個人處於自殺邊緣,意味著一個月就會有大約300人急需救助。」而義工數量遠遠不夠,他預測,救人在未來必定會成為一項職業。

人工智慧型機器人,會對「樹洞」留言進行分析,篩選出有自殺傾向的人。圖/美聯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