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110學年本周展開,雖然新生數減少,教育部核定全國31所大學成立56個日間部新系所或班別,平均每5系有1系主打「人工智慧」(AI),如成功大學和暨南國際大學同時增設「人工智慧機器人碩士學位學程」;淡江大學增設人工智慧系,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今年也增加人工智慧組,要收自然組高三生。
暨大校長武東星表示,傳統資工系、資管系大量培養會寫程式的人才,但不一定了解AI如何應用在各領域。校內成立人工智慧機器人碩士學程後詢問度高,目的是打造能整合軟、硬體的人才,畢業後直接到業界從事AI應用工作。
政大是以傳統人文社會學科著稱的大學,資訊學院首任院長胡毓忠指出,校內AI相關科系要走不一樣的路,鼓勵學生結合校內發展已久的傳播專業,開發假新聞偵測工具、規畫個人化、客製化的新聞,另結合金融專業,投入銀行業發展金融科技產品、規畫AI面試和選才業務。
法律也和AI脫離不了關係,盼學生跨領域學習科技衍生的隱私權等議題,比如「AI侵犯人權時,該由機器或人類承擔?」
相似的新興科系大量成立,外界認為雖符合時代趨勢,卻也有風險和隱憂。長期關注升學議題的「大學問」網站執行長魏佳卉分析,未來5到10年,就業市場確實亟需人工智慧相關專業者,但不是人人都適合投入,考生若對程式設計沒興趣,建議不要貿然跟風。
魏佳卉表示,新設科系的師資和課程穩定度不一,也需審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