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象爸爸 守護受傷野生幼象

 |2021.07.27
836觀看次
字級
「大象醫師」保明偉為一頭野象檢查臼齒。圖╱取自網路
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的兩頭亞洲象在玩耍,「象爸爸」在一旁守護。圖/取自網路

【本報綜合報導】在中國大陸西雙版納,一群「象爸爸」為受傷的亞洲象營造溫暖的「大象醫院」,自二○○五年成功救治一頭受傷野象起,位於勐養子保護區的亞洲象種源繁育與救助中心已參與二十四次救助亞洲象行動,但每次救治仍在探索,特別是哺乳期小象,目前還是世界級難題。另方面,也為如何放歸牠們回到真正的「家」而憂心。

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一九八八年成立,在三岔河保護站成立簡易救助站,一九八九年七月,救助站接收第一隻掉進泥土坑受困的幼象,卻沒人知道該如何餵養。工作人員比照其他動物,餵牠喝大盆水和牛奶,並取名「勐勐」。

慢慢投餵兩周

取得信任接近

但到第三年勐勐長到五百多公斤後突然癱倒在地,從昆明動物園請獸醫來都找不出病因。從國外找專家指導,病情早已加重。這讓保護區生態所所長沈慶仲意識到,救助野象缺少重要的專業象醫。

沈慶仲後來從雲南省畜牧獸醫學校招聘三名畢業生在野象谷景區工作,其中之一的保明偉二○○五年首次參與救助一頭受傷小象回中心,大家給牠取名「然然」。

馴象師熊朝永第一次見到然然時,牠都保持警戒狀態。熊朝永慢慢將食物往小象身邊送,投餵快兩周,然然才允許他接近。然然手術後行動受限,熊朝永成為牠的首任飼養員。

有了救治然然的經驗,中心二○○七年又救助一頭重傷的母象「平平」。象舍二○○八年建成後,然然和剛做完手術的平平住進去。後來又有和公象打鬥掉落懸崖被搶救回來的「昆六」,一歲便離群的孤象「小強」,闖入普洱市區遊蕩幾天的「阿寶」和砸壞十幾輛車的「維吒喲」。

幼象從此有自己的名字、象舍,也有專屬飼養員。與野象朝夕相處中,飼養員慢慢有個稱號:「象爸爸」,這個名字為他們賦予責任與感情。

貿然放歸自然

恐反造成傷亡

沈慶仲觀察救助中心的象與附近野象群活動後發現,野象總在行走,不能一直關在象舍。中心的象開始在保護區內小範圍活動,慢慢聽懂些簡單指令,可以配合保明偉的檢查,張開口腔、抬起象蹄,還聰明到能區分自己和其他象的飼養員。

牠們開始親近、依賴人,即使走出象舍興奮地往山裡走,但跑幾步就要停下來等象爸爸。保明偉表示:「能和牠們溝通、救活牠們,很自然地產生感情。但救助的野象,終歸有天要回到野外生存。」

沈慶仲說,救助中心近年來不斷探索、設計野象放歸路線。但收容的野象幾乎很難再適應野外。牠們與人相處的時間比象還多,在牠們的意識裡,象舍是牠們的家。而其他經歷過重傷的野象,舊疾隨時可能復發,再回到野外,可能不被象群接納,或是被其他公象傷害。

沈慶仲表示,放歸前,首先要對野象做長期的野化訓練,還要能監測牠們回歸自然後適應情形;「放歸是我們救助野象的最終目標。但這不是簡單地把牠拉到幾百公里以外的森林就行。貿然放回自然,很可能就是野象快死亡的那天」,沈慶仲說:「救助野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