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茂清
北宋的陸佃堪稱尊師模範,他的可貴之處在於,不因師長地位的變化而前恭後倨或前倨後恭。
陸佃是大詩人陸游的祖父,年輕時居貧好學,因無錢買燈油而效法古人映月讀書。後離家尋師從學,途經金陵(今南京)時,得遇慕名既久的王安石,拜為師長,虛心求教。
熙寧三年(一○七○),王安石出任位高權重的參知政事,著手實施改革,推行新政。是年秋,陸佃入京參加會試,金榜題名進士及第後,前往相府拜謝教導之恩。
王安石詢問他對新政的看法,陸佃據實稟報,大意是:新政雖好,然推行起來不能盡善盡美,譬如青苗法,因利息太重又有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勒索,貧民百姓不堪負擔,反成擾民之舉,埋怨甚多,望恩師重作規約,以達本旨。
王安石聽了不太高興,勉強表示將派員查訪。陸佃提醒說:「外間頗有議論,稱恩師秉性固執,雖能樂聽善聞但改過甚難。」王安石笑而道:「傳聞而已,不足為信。」
不久,李承之受王安石之命,去河北等地調查青苗法實施後的利弊,果然失多得少。然李承之為了討好王安石,刻意隱瞞事實,詭稱「民無不便」。
王安石信以為真,陸佃卻堅持青苗法弊多的說法,王安石不但聽不進,而且視陸佃為異己,於是利用權便不讓他參與政事,轉而到國子監教授經書。
當時,王安石的勢力如日中天,門庭若市,與他本無座主門生關係者,也趨之若鶩,崇之以師禮,自我吹噓,引為自豪。陸佃卻如同平時一樣待王安石,也不向人誇耀炫示。
十五年後,幼帝宋哲宗繼位,高太皇太后臨朝聽政,下令中止新法,王安石被罷官下台,不久因氣憤成病。那些先前炫耀與王氏關係親密者,均避而遠之;本是他學生的人,更諱莫如深。陸佃則不然,與往常一樣前往探望,問候寒暖,為之延醫把脈,令王安石既感動又慚愧。
身心遭嚴重打擊的王安石,一年後在憂憤和遺恨中去世。眾多門生故吏只當不知,只有陸佃帶著學生前往哭祭哀悼,還請僧眾誦經超度。後以任亳州知府之機緣,前往江寧半山園王安石墓地祭奠。
消息傳處,世人異口同聲稱讚陸佃尊敬師長無向背,師長得勢顯赫時,不趨奉迎合;師長失勢落魄時,不背棄回避,始終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