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維菌素 老藥新用 陳昌明院長呼籲開放

文╱記者陳玲芳 |2021.07.16
24442觀看次
字級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前院長、陳昌明教授強烈建議政府開放伊維菌素,除了治療,也可用於高風險接觸者預防感染,「與施打疫苗,有互補作用」。圖╱陳昌明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
 
「荷蘭的疫苗覆蓋率高達8成,但是面對delta變種病毒,仍然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正值國內大規模施打疫苗的此際,與西方國家一樣力拚「疫苗覆蓋率」,果真是我們賴以「解封」唯一且必要的條件?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前院長、陳昌明教授指出,如果新冠早期治療甚至藥物預防感染是有效的,施打疫苗,會是唯一最佳選擇嗎?政府要有長遠規畫,落實全民防疫基本功(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距離等),並使用包括疫苗在內所有可用的武器,「如果只靠疫苗作為抗疫唯一武器,失敗機會很高。」
 
根據BBC報導,荷蘭成年人已有超過46%完成疫苗接種,至少接種一劑疫苗的人口比例則超過77%;荷蘭在6月26日宣布解封後,短短兩周內,確診病例從500例飆升至超過1萬例。
 
荷蘭總理呂特(Mark Rutte)7月9日召開記者會,為錯誤政策向民眾致歉,同時取消8月14日之前所有大型人群活動,盼能減少群聚風險,妥善控制疫情。
 
陳昌明說,變種病毒紛紛出現,現有的疫苗已經逐漸失效,勢必須再發明新疫苗緊急授權使用;如此一再循環,如果只是依賴疫苗政策,疫情將沒完沒了。
 
很多國外文獻顯示只要早期治療,不論是伊維菌素或羥氯奎寧效果都非常好,再加上其他藥物,治癒率非常高。伊維菌素甚至對高風險接觸者有非常好的預防感染效果。
 
「這些與疫苗無關的早期治療或是預防感染新聞,在國外主要媒體與社交媒體(如:油管與推特)經常被移除或禁止發表。讓民眾懷疑有相關利益集團的政治力量介入。」陳昌明說,自己也支持打疫苗,但如果只宣傳打疫苗,卻禁止發表有效的預防與早期治療訊息,實在令人難以接受。
 
陳昌明在閱讀大量國外醫療期刊、報告後,對「老藥新用」的伊維菌素治療成效持正面、肯定態度,並於6月12日發文呼籲政府重視。
 
由於現階段世界衛生組織、歐盟與美國,都未對伊維菌素治療Covid-19患者有所定論,我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在6月14日記者會上表示「經專家小組委員檢視後一致認為,研究中的個案數量少,整體證據力不足,因此不建議作為常規使用。」

陳昌明持不同看法,目前已有超過60個臨床試驗,9成以上肯定伊維菌素能有效治療或預防新冠病毒感染。他引述醫學史上發表第二多論文的美國重症加護醫師保羅馬里克說法,「依維菌素可以粉碎各個變種病毒,並協助終結全球疫病大流行。」
 
聯合國多年來用伊維菌素進行大規模藥物施放計畫防治寄生蟲,至今超過37億劑,成效卓著,並且有很高的安全性。發明者大村智博士因此榮獲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
 
日本已批准使用伊維菌素治療COVID-19,但要在「醫師和患者雙方同意」條件下使用。日本21世紀構想研究會理事長馬場錬成,今年4月底發表於日本讀賣新聞調查研究新聞特輯,呼籲日本政府應更積極推動使用伊維菌素,如果等待英美認可後才跟進將是愚蠢的策略。
 
考量國內外新冠疫情,陳昌明強烈建議政府開放此藥,除了治療,也可用於高風險接觸者預防感染,「與施打疫苗,有互補作用」。面對來勢洶洶的多種新冠變種病毒,你我都沒有悲觀的權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