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鍊鋼化繞指柔 許文融拈花示禪 羅智華 |2021.07.16 語音朗讀 190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自在〉圖/許文融提供〈心外無法〉圖/許文融提供許文融認為「禪」就在行住坐臥中,生活無處不是禪。圖/許文融提供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擅長以雕塑、繪畫等多元方式彰顯文化內涵的知名當代藝術家許文融,與佛教頗有緣,茹素四年的他是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永久駐館藝術家,在駐館期間撰寫長達一公里的佛經經文,也因此對佛法有更深一層了解。在他看來,「禪」其實融入在每個人的行住坐臥中,生活無處不是禪,這樣的體悟也展現在〈拈花〉、〈菩提〉等作品,讓人印象深刻。現任建國科技大學美術館館長與設計學院院長的許文融,年輕時就以過人創作才華在藝壇嶄露頭角,曾獲得四屆台灣省美展首獎與中山文藝獎、吳三連創作獎、全球華人文化藝術薪傳獎等,更獲頒全國十大傑出青年金手獎殊榮。儘管作品受各方肯定,他至今仍秉持創作初心,持續追求作品創新,讓自己不拘泥於任何媒材限制與框架,勇於開創另番新風景,近年,他以線條為創作元素,作品十分吸睛。讀金剛經 創作體現佛理修禪、茹素多年的他,將自己對佛法與禪學的體會融入作品,〈拈花〉結合東西方藝術內涵,以《金剛經》的行草書為美學,鑄造成不鏽鋼的鏤空雕塑作品;看似堅硬無比的不鏽鋼,竟能帶給觀者行雲流水般的感受。許文融談到,《金剛經》提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以〈拈花〉來說,他重視創作本身體現的佛法思惟,再藉由線條變化展現非凡氣韻,彰顯東西合璧的多元面貌。要將百鍊鋼化為繞指柔並非易事,創作過程得經過十多道繁複工序,更得耐住一千八百度的炙熱高溫才能淬煉而成。許文融說,線條就像密布於人體的血管,線條彼此相連,為呈現緊密的流動感,他試了好幾次燒製不鏽鋼都不滿意,結果發現溫度高低才是關鍵,於是不斷提高溫度才成功展現出流動之美。曾為牧童 看懂牛隻說法除了在創作上力求突破,許文融另一個特色,就是常見各種與牛相關的作品,原因是他在孩提時曾是一位牧童,與牛群朝夕相處,讓他對牛產生濃厚情感,他笑說,牛是很有靈性的動物,就像默默耕耘、頓悟得道的人,體現「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佛教叢林精神,令人動容。隨著生命歷練累積,近耳順之年的許文融對人生有更多想法,他認為,不管是孔夫子儒學的「一以貫之」、佛家的「一花一世界」,或道家的「道」法自然,都是回歸到「一」的法則,引導大家從一個點觀看人生、觀看世間萬物。他期盼以這樣的體悟引導觀者走進不一樣的藝術情境,感受大千世界奧妙。 前一篇文章 相隔50年 京都光明寺 中西隨功猊下晉山 下一篇文章 朝天宮防疫封廟 維修古蹟神桌 熱門新聞 01【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2025.08.0302【心靈修行】清靜心的日常修煉2025.08.0303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4 謝弘志 樂在以畫筆擁抱生命2025.08.0205泡水光電板會破壞生態嗎? 2025.08.0206佛光山印尼佛教學院 學佛交流會深度對話2025.08.0507佛光山尔有寺獲贈 兩岸藝術家阿彌陀佛書法2025.08.0408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6-42025.08.0109多閱讀能改造人生2025.08.0310MLB季中交易大戲 比智慧拚膽識2025.08.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佛光童軍木章訓練 傳承三好品德馳援旗山土石流撤離居民 佛光人送暖5.1萬人佛學會考 凝聚信仰力量佛光山印尼佛教學院 學佛交流會深度對話桃竹苗金剛知賓培訓 300人齊聚寶塔寺北市記者公會 致力社會光明面報導 作者其他文章國際生物奧賽 我奪1金3銀奇美音樂節 12把名琴輪奏百年法蘭西 南華推跨域課程 寵物文創獲好評2025藝術自造祭 體驗造字、製書 宜蘭普查歌仔戲 成果亮相佛大特色科系 分發率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