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前,人口僅有一百五十萬、面積只比台灣大一些的荷蘭,一度稱霸全球的海上貿易,並被馬克思稱為當時的「海上第一強國」,是什麼力量讓這麼一個小國寡民的國家,能創造出歷史奇蹟呢?誠信。
紀錄片《大國崛起》荷蘭篇中報導,十六世紀末,荷蘭船長巴倫支載了一船貨物要到亞洲,當經過俄羅斯的三文雅島嶼時,他和十七名船員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在攝氏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裡,他們拆掉甲板當燃料,以保持體溫;他們也靠打獵取得衣服與食物,但在長達八個月的嚴冬中,八名船員終敵不過飢餓與天寒的威脅而相繼往生。
即便如此惡劣環境下,這些荷蘭人仍寧願餓死、凍死,也絲毫不去動客人託運的貨物,雖然這些貨物中有的是衣物和藥品等。
等到冬去春來,倖存的船長與船員完成終極任務,把貨物送到委託人手中,他們為了誠信,不惜以生命為代價,不但感動客人,也為荷蘭商人贏得海運貿易的世界市場及商譽,更創造傳之後世的經商法則。
誠信,是成功之鑰,我們每一個人手中都握有這把開啟成功的大法寶,有的人善於開啟,成功就跟著來;有的人只看著它,卻不會好好利用;有的人則是丟棄這一把最寶貴的資源,反而另尋一把能偷斤減兩、違背良心、欺世盜名等違背誠實守信之鎖,讓誠信蕩然,也讓自己關在心的牢獄中。
英國作家狄更斯曾說:「在一切商業交易中,信用第一。」但凡成功、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之人或企業,都是堅守誠信之道。現在為政者說要拚經濟、拚外交、拚治安…,但總是聲大雨小,還是拚誠信來得實際又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