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風光】 遇見叢林 找到生命的自己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2021.07.10 語音朗讀 202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遇見叢林」由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南法師主持,透過影片,傳遞佛學院師生的人生故事。圖/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佛光山叢林學院女眾學部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專修部學生王毖穎過去曾是中醫師。圖/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曾是資深攝影師的知維法師,選擇了出家這條路,找到生命的意義。圖/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資深舞者吳小妏體認到,唯有自己先成為菩薩,才有辦法在舉手投足之間流露出菩薩的形象。圖/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中道告訴我們,不要對任何事情有美與醜、好與壞的分別,不應該站在對立的立場來說。」透過佛光山叢林學院節目《遇見叢林︾的訪談,過去曾是資深攝影師的知維法師,娓娓道出他決定放下名利,在佛門學習到:「要想捕捉人生最美的畫面,要先明白中道。」出家前曾以名攝影師為目標的他說:「攝影師的工作是很主觀的,美的標準來自客人的感受。」經驗豐富的他,善於在雜亂背景中捕捉美的瞬間,這點曾令他感到自信,並立定在攝影界弘名四海的志向。世間無常,有客人讚譽,當然也有人批評。曾有客人將他的作品說得一無是處,並向攝影團隊說:「你怎麼請個工讀生來?」那時他受到極大挫折,甚至開始否定自己,學佛的朋友告訴他,「水杯滿了就裝不下水」,只要轉念一想,天地自大,人生就快樂了。在一次偶然機緣下,他望見星雲大師的一筆字書法「心外無法」,那時,他佇在字畫前思考,「我一生的追求真的只有這樣嗎?佛法好像可以讓我找到這個答案!」這個想法引導他開始學佛,甚至選擇出家這條道路,不僅為自己,也為眾生找尋生命的答案。而就讀佛學院專修部一年級的吳小妏,將人生大半時間奉獻給敦煌舞,曾跟著星雲大師到新加坡、馬來西亞,也曾到紐西蘭、日本、關島等國家地區,用舞台藝術弘揚佛法,並且在一次又一次的表演中,逐漸體悟菩薩的慈悲。有志以敦煌舞弘法的吳小妏提到,不論是表演佛法的殊勝,或天女的歡喜,都是他透過肢體語言與自己對話,更加肯定:要展現菩薩的拔苦與樂和施無畏,若本身沒有對佛法的體證,便難以展現攝受力,這也是他決定進入叢林學院就讀的原因之一。「當我愈深入愈感到謙卑,菩薩不是演出來的,而是要親身去體證。」吳小妏分享,她在「大乘百法名門論」的課程中,學習到改變過去的習氣種子,要從轉念開始。在學院的生活,經常做這樣的訓練,就會有不同的思惟模式。要怎樣才能像一名菩薩?吳小妏在閱讀經典時,明白生命的樣貌無法被詮釋,「我們必須學習菩薩的精神,並且在生活中落實,比如發自內心的待人好;必須自己先成為菩薩,才有辦法在舉手投足之間自然流露出菩薩的形象。」除了攝影師、舞蹈老師,「遇見叢林」系列影片,自六月五日起,每周六晚上八點在YouTube視頻上播放,透過影片來傳遞佛學院師生的各種人生故事,探究別人眼中的社會精英,如醫師、教師、會計師、工程師等,他們為什麼願意放下一切獻身佛教?當中有著承擔的勇氣,更是一種為自己生命加值、儲值、超越的關鍵。歡迎所有學佛青年,跟著訪談的節奏,走進他們的人生場景,進而找到自己生命的大藏經。佛光山叢林學院,歡迎報名就讀。 洽詢電話:07-6561921 轉 3001~3002(男眾) 2050~2053(女眾) 前一篇文章 【懷古慨今】 無相藏經 下一篇文章 【懷古慨今 】以法禦心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詩】走過康橋2025.09.1103東禪寺供僧 信眾護教行菩薩道2025.09.1104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32025.09.1105佛光山甘露遍灑南監 啟蒙收容人孝親報恩2025.09.1106【小品人間】寧靜海2025.09.1107嚮往佛光山 佛州橘郡郡長參訪佛館2025.09.1108台灣永續行動獎 人間福報獲金、銅獎2025.09.1209全球最長航線將開通 至少飛26小時2025.09.1110牽動數代玩家青春 瑪利歐迎40歲2025.09.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叢林風光】叢林迎新 學修並進 成就菩提【叢林風光】心無罣礙 找到生命的方向【叢林風光】 叢林佛子走出去 暑期實習 體證佛法真味【叢林風光】 走向世界 弘法在人間【叢林風光】短期英文佛學班 9國學子學習人間佛教【叢林風光】 叢林獅子吼傳燈人間 作者其他文章【叢林風光】叢林迎新 學修並進 成就菩提【叢林風光】心無罣礙 找到生命的方向【叢林風光】 走向世界 弘法在人間【叢林風光】短期英文佛學班 9國學子學習人間佛教【叢林風光】 叢林獅子吼傳燈人間【叢林風光】 深研義理 以學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