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遺體 保存完好?

 |2007.10.09
1170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充滿神秘色彩的中國秦始皇陵地宮,由於史書記載不詳,更顯撲朔迷離。中國秦漢史專家郭志坤近日在新書《秦陵地宮猜想》中大膽推測,除大量金銀財寶,地宮裡的「弩弓」歷經千年仍可發射,而秦始皇遺體也可能保護完好。

郭志坤在新書中提出五個猜測。

第一,關於秦陵封土高度。據史書記載「陵高五十丈」推算,秦陵封土堆高一百一十五公尺,周長兩千零七十六公尺,但現存封土堆大幅縮小,周長僅一千三百九十公尺。郭志坤說,一般將封土銳減歸咎於數千年的風雨侵蝕和人為切削,但秦陵考古專家段清波認為,封土工程因抽調人員建設阿房宮,以及動員備戰陳勝、吳廣等原因,成了「半調子工程」。

第二,地宮設幾道門。郭志坤說,據《史記》記載,地宮應有中羨門、外羨門及內羨門三道門。

第三,地宮珍寶知多少。一九八○年代末,地宮西側出土一組大型彩繪銅車馬。外側且珍藏如此精美的隨葬品,地宮內隨葬品之豐富精緻可想而知。郭志坤認為,秦始皇喜歡音樂,其中必藏有樂器及竹簡典籍。

第四,「弩弓」能自動發射。經科學檢測,秦俑的青銅兵器表面有一層含鉻化合物,具良好防銹作用,由此佐證地宮裡設置的「弩弓」仍可發射。《史記》記載:秦陵地宮「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進者輒射之。」可見弩弓乃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自動防盜器。

第五,秦始皇遺體可能保護完好。秦始皇死時正值夏季,遺體發出熏人腥味,引出鮑魚「以亂其臭」的故事。但郭志坤根據—當時貴族墓塚都使用水銀等「不敗朽」之藥;李斯、趙高、胡亥及御醫夏無且在場、現今秦陵地宮仍被測出大量水銀。郭志坤猜測,秦始皇遺體可能保護完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