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食堂」每周限量供應假日愛心便當。 圖/記者江俊亮
賈芷琳(右二)與母親葉易姍(右)、女兒賈宜蓁(左二)、女兒的同學吳淑芬(左)一起製作假日愛心便當。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單親媽媽雖然辛苦,但過去受到許多人幫助,我也要幫助別人!」四十歲的單親媽賈芷琳,開設「幸福食堂」不到兩周,就因疫情三級警戒,生意大受影響,但她仍一本初心,免費提供限量的假日愛心便當,讓需要者得溫飽。
賈芷琳的「幸福食堂」位於嘉義縣鹿草鄉後塘國小旁,原本想就鄰近嘉義監獄的地利之便,經營監獄會客菜兼便當店,沒想到國內新冠疫情爆發,經營格外艱辛;所幸擁有廚師執照的母親、就讀護專的女兒,甚至女兒的同學都來幫忙,實現她「幸福」的願望。
賈芷琳育有一女二男,長女今年十八歲,即將升上護專四年級;長男、次男分別就讀小學二年級、一年級。她說,過去十九年來擔任看護、照服員,沒什麼時間照顧兩名幼子,都是女兒賈宜蓁「姐代母職」,照顧兩名弟弟。
立志手心向下
三代同堂行善
她說,女兒很貼心,從小看她為病人把屎把尿,原本會害怕,後來會主動幫忙,甚至在國中時,就立志要當護理師。「歹命囝仔啦,跟著我受苦!」但她常跟孩子們講,將來有能力,一定要幫助別人,不要一直手心向上。
賈芷琳說:「比起母親的遭遇,我的苦不算什麼!」因為母親也是失婚婦女,後來考取廚師執照,帶著她與弟弟四處做外燴「辦桌」,經常三更半夜才回家,「由於苦過,了解無助又無奈的感受,所以決定免費提供假日愛心便當」。
年近六旬的賈母葉易姍說,她年輕時就失婚,帶著兩個孩子做「屠煮」(外燴);曾南下屏東車城、恆春的餐廳擔任過「總庖師」,但想到家裡的兩個孩子,最後還是回嘉義「辦桌」,如今年紀大了,看到女兒那麼有愛心,決定與女兒一起行善。
葉易姍說,每次看到有全身髒兮兮、衣衫襤褸的人來店裡拿愛心便當,她的心裡也會很難過,很容易想起以前過的苦日子,「我們今天有得吃,也要讓他們有得吃」。
正能量傳出去
女兒同學加入
因疫情而回家線上學習的賈宜蓁說,媽媽在店門口擺放一張厚紙板,就可以讓有需要的人得到一餐溫飽,覺得很有意義。
而她在求學過程中,也受到很多人幫助,例如學校老師知道她出身單親家庭,經濟較拮据,會不著痕跡地請全班吃便當,其實是為了幫她付便當錢,避免讓她尷尬。
她的同學吳淑芬也出身單親家庭,由父親帶大。吳淑芬表示:「阿姨(賈芷琳)很有愛心,以前看到街友,覺得很可憐,就很想幫助他們。如今看到阿姨,直接送街友便當,覺得很感動,因此過來幫忙,爸爸也很支持。」
賈芷琳表示,在孩子還小時,就經常有人送奶粉、尿布來幫她,記得有一次家裡熱水器壞掉,她問人哪裡可以買到二手熱水器,沒想到竟有善心人士就買了一台全新的熱水器送她,讓她非常感動。她說:「在我最艱困的時候,人家不吝於助我,如今我有整冰箱的食材,就想到那些挨餓的人!」
「只要有人開口,我們很樂意分享。」賈芷琳說,感謝過去幫助過她的人,所謂天助也要人助,最近有善心人士得知後,表示願意捐款協助,但她「只做自己可以做到的」,因此予以婉謝,但不會忘記幫助弱勢者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