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風雲三號E星今發射成功 全球首顆民用晨昏軌道氣象衛星

 |2021.07.05
1430觀看次
字級
7月5日7時28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風雲三號05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圖/新華社
7月5日7時28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風雲三號05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今(5)日上午7點28分,中國大陸風雲三號E星搭乘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帶動中國氣象衛星應用進入成熟發展階段。迄今,中國大陸已成功發射19顆氣象衛星。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指揮、中國大陸氣象局副局長于新文表示,風雲三號E星的發射將進一步提升中國氣象預報預測、氣候變化應對、氣象防災減災、生態文明建設、空間天氣預報預警等各應用層面的能力和水準。

據瞭解,作為中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的風雲三號E星,是全球首顆民用晨昏軌道氣象衛星。其成功發射後,將與在軌的風雲三號C星、風雲三號D星組網運行,使中國成為國際上唯一同時擁有上午、下午、晨昏三條軌道氣象衛星組網觀測能力的國家。

中國氣象局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三星組網後,每6小時可為數值預報提供一次完整全球覆蓋的資料,有效提高和改進全球數值天氣預報精度和時效,對完善全球對地觀測系統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中國大陸自主研發的全球數值天氣預報模式GRAPES中,國產衛星同化儀器將由11個增加到18個,同化數據量增加50%,可延長預報時效約12小時。

風雲三號E星設計壽命由5年提升至8年,提高了載荷的可靠性、穩定性和探測精度,有助於充分發揮衛星的應用效益。風雲三號E星搭載了11台儀器,實現了技術的全面提升,可實現對三維大氣、洋面風場、夜間微光、太陽和電離層等多種要素的監測,將綜合增強天氣氣候、大氣環境和空間天氣監測分析能力。

世界氣象組織(WMO)向中國氣象局來函表示,風雲三號E星的發射將填補全球天基氣象觀測系統的空白,中國氣象局將成為全球極軌衛星觀測序列的第三大支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