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交響曲】 稻穗成熟時

文/王清厚 |2021.07.01
1562觀看次
字級

文/王清厚

月前路過郊區,一片綠油油的稻田,轉眼已「黃金」遍地。稻穗纍纍,垂垂欲墜,隨風吹搖,掩沒阡陌,又到了收割時節。

稻米生長期約四個月,連同田地整理期間,台灣稻米一年可收成兩次。農家忙了一整年,等待的就是稻子成熟收割時。飽滿的稻穗捧在主人掌中,從終年辛苦的農民朋友臉上露出的微笑,透露今年又豐收了。

晨起,東方露白,一群農友三三兩兩坐上「鐵牛仔」車。沿途顛顛簸簸,頭戴斗笠,兩手穿上長手套,迎著晨曦,邁向不遠處的農田,趁著陽光微弱,早出門也可早點回家休息。農民朋友於農忙季節「相放伴」、「相換工」,也就是你幫我、我幫你,是一種利己利人,又經濟實惠的合作方式。

以前收割稻子用的禾鐮刀,刀口是一排鋸齒,其利無比。農夫們彎著腰,一刀刀割下稻子,放進打穀桶脫粒;接著雙手捏住稻莖拍打、抖動,將已脫粒的稻穀全部撒落於桶內,盡量不遺落在外面。後來改用腳踏打穀機,布滿鐵絲彎製而成的倒鉤,用力踩動踏板,帶動滾軸高速轉動完成脫粒。農業機械化前的農民,其辛苦由此可見。

眼見田裡稻子割收了,一群群麻雀聞風而來,附近幾戶人家養的雞也咕咕撲來,各據一方啄食穗粒,連掉落地上的也不放過。幾個孩童趁星期假日,光著腳,人手一布袋,撿拾殘餘稻穗回家餵養雞群,可省下一、兩餐的飼料。鳥、雞及孩童一同啄撿稻田收成後的穗粒,也是一種節約的美德。

原本金黃色的稻田收割打穀後,一夕間只剩下光溜溜的稻梗。烈日下,「鋤禾日當年,汙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終於有些許體驗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