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國文轉向 捨古文教寫作

 |2021.06.17
1045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大學國文必修課存廢爭論不休,多所大學選擇翻轉過往以古文為主的大一國文必修課,改教寫作等實用內容。台師大已轉而著重閱讀思辨和寫作表達,獲學生好評;清大國文聚焦實用寫作,未來擬加入閱讀素養題材;台大學生會則表態要提案廢除國文必修,改列通識課程。

台師大這學年起將大一國文必修課內容改成「中文閱讀與思辨」、「中文寫作與表達」,該校副教務長、國文系教授胡衍南說,兩門課都讓教師自由選材,只要落實深度討論教學法,即可依個人專業、興趣及任教班級屬性,自行選擇有益於引發思辨及討論的文本。

學生:自由選修

尊重多元發展

清大語文中心主任、中文系教授蔡英俊說,清大國文課改革歷經三階段,從形同高中四年級的傳統國文課,改讓學生自由選讀特定文化經典,而後再按各系學生需求,聚焦不同類別的實用寫作。國際正掀「素養」教育風潮,清大規畫下一階段擬加入古今文本,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台大學生會擬在十八日的教務會議提案,將國文必修改為通識。會長楊子昂說,大學國文不應是獲得學位的必要條件,且不像通識課程還有八大領域可選擇,也不尊重學生生涯發展的多元可能,違背當今鼓勵彈性學習的高教趨勢。

台大學生會公關部長林育萱說,按這學期國文課程設計,校內僅四成學生能修到現代文學,三成一學生必須修讀先秦思想,不符部分學生需求。

若大學國文改為通識,可將寫作類型課程與寫作教學中心的開課能量整合,擴充評論、知識普及等一般性寫作的資源,讓有意願精進文字能力的學生自由選修。

學者:維持必修

採生活化教學

但曾反對一○八課綱刪減文言文的學者表示,年輕一代欠缺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不曉得古文才是寫作養分來源。他們建議大一國文維持必修,並指導一定的古典文學,但要採更貼近生活的主題式或跨領域教學法來提升學生興趣。

「學生覺得自己國文很好了嗎?」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指出,古文才是寫作養分來源,部分學校大一國文課擬以寫作訓練取代閱讀文言文,只讓人覺得這是「去中國化」的教學策略。寫作課如同科學課的實驗活動,更適合在課後演練,而非獨立成一科。

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段心儀說,支持大學調整教學方法,像是採跨領域教學,將經典古文融合其他知識來教,或者保留古文並重新編排,改採主題式的包裝,帶學生進入古文的世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