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級警戒後休閒娛樂產業首當其衝,去年還可以營業的實體健身房,今年就被勒令停業,等於至少1個半月的營收直接歸零。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全國防疫3級警戒將滿月,很多商家感嘆1個月就像1年那麼難熬;百工百業幾乎無一倖免,「連金融海嘯期間也沒這樣子。」最慘的是,還看不到隧道盡頭,正如台北市長柯文哲所言,如3級警戒持續3個月,很多人恐怕不是病死而是餓死。
「很多客人私訊我,為什麼不做外帶、外送?我1鍋湯底煮下去好幾千元,如果只賣幾鍋,然後要家有幼兒的員工跟著我冒風險,錢債不難還,人情債才是還不起……」台北一家火鍋店林姓女老闆開店3年有2年受疫情影響,讓她欲哭無淚。她沒把握等到疫情結束的那天,這也是無數商家心聲。
「有比我更慘的故事嗎?」高雄孫姓業者5月初才跟同學合資500萬元開設中小型健身房,開店第3天就遇上3級警戒,不得不立即停業。他大嘆, 原以為國內防疫有成,並看好未來運動產業趨勢才安心開幕,結果疫情爆發殺得他措手不及,他跟員工都快吃土了,還不敢跟家人說,他預估最多只能撐到9月。
「518熊班」(原518人力銀行)發言人宋宜薇表示,3級警戒以來,與人群接觸最密集的服務業成為重災戶。近日針對餐飲、零售、觀光、美容美髮等逾900家服務企業調查,半數店家業績減少幅度超過4成,27%營業額減少超過6成,28%已暫時停業,另有1.5%決定永久停業。
她說,政府雖已推出紓困4.0補助方案,但對於微小企業來說,擔心申請文件流程繁複,希望政府能放寬處理。例如很多店家不會有稅籍登記,主要是小型銅板商店,很多人是1人老闆或是夫婦一起經營,人事成本不大,最大壓力是房租,卻得不到補貼,求助無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