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志鏗
退休後,每月定期回彰化老家探望年邁母親,成了我固定的行程。每次返鄉短則一周、長則半個月,輪流在台北和彰化居住,像我這樣在城市與鄉間流轉住宿者,日本人稱作「雙棲族」。
剛開始,我並不習慣當「雙棲族」,甚至有點討厭。因為從台北回到老家,看到的都是缺點,沒有捷運、沒有公車,沒有便利商店,也沒有圖書館及任何娛樂設施。但為了陪伴母親,雖不喜歡,也只能被迫接受。
等到慢慢習慣了鄉村的作息,卻又得收拾行李北返。剛重返台北的懷抱時,對於都市快節奏的步調,繁忙的生活與吵雜的環境,一時之間難以調適,心中又不免懷念起鄉村的寧靜與單純。
在鄉村,想念都市的便利;回到都市,卻又想起鄉村的優點。這樣的感覺如影隨形,不斷重複上演,讓我到哪裡都開心不起來。
有一天,重讀一則寓言故事:一位女士有兩個兒子,分別在賣鹽和賣傘,所以不論晴雨,她都會為其中一位兒子憂愁;後來她轉換心態,不論晴雨,她都為其中一個兒子高興。
當下我突然頓悟了,自己應該學習這位女士,轉換心境、換個角度去想,心態就會大不相同。
從此,我回到鄉下就想著鄉下的優點,享受鄉村的美好;而返回台北時,就想著都市的好處,享受都市的便利和熱鬧。
俗話說「心隨境轉」,我是個雙棲族,心境會隨著居住環境的不同而改變。不同的是,過去的心態是不好的,是不對的;現在則是「凡事往好處想」,用美好的心情與眼光,欣賞所在環境的優勢和長處。
如今,我不再杞人憂天,不再自哀自怨,成了快樂又幸福的「雙棲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