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六月開始進入荔枝的盛產季,在台灣常見的荔枝品種有玉荷包、黑葉、糯米糍三種,其中因為玉荷包吃起來又Q又甜,深受國人喜愛,但小心不能吃太多,否則可能會產生血糖短時間內升高下降等「荔枝病」。
荔枝被稱為「果中皇后」,是原生自中國大陸南方的亞熱帶水果,在台灣種植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台灣中南部是荔枝的最大產地,其中高雄市為最大產區,其次是台中、南投和彰化。
從營養學角度看,荔枝含有維生素B群、維生素C、膳食纖維,以及鉀、鎂、鈣、鐵、鋅等礦物質。根據美國農業部資料,每一百公克荔枝含維生素C有七十二毫克,遠高於檸檬、橘子,豐富的維生素C不但有助於增強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還可維持肌膚潤澤,避免黑色素沉積。
荔枝中含天然糖分達百分之十五,體質虛弱者可適度食用,補充糖分。荔枝中還有黃烷醇等物質,能夠幫助人體抵抗炎症。
雖然荔枝有保健功效,但也不能多吃,否則可能會患上「荔枝病」,實際上就是低血糖現象。由於荔枝富含果糖,須靠肝臟的轉化酶轉化成葡萄糖,才能被身體利用,若一下吃太多,轉化酶來不及作用,血糖會突然升高,這時身體為達平衡,胰島素會過度釋放使血糖下降,而為了使體內的血糖值恢復正常,腎上腺素就會上升。
這兩種激素的作用會使人產生頭暈、頭痛、出汗、無力、噁心、冒冷汗、臉色蒼白、呼吸不規律等現象。荔枝不宜多食,尤其更要限制兒童吃荔枝,因為兒童體內的轉化酶本來就少,此外,有肝炎的患者也應節制食用。
另外,荔枝屬於溫性食物,多吃容易 「上火」, 虛火旺者應謹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