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熱情不曾減 朱宗慶永遠27歲

文/陳思瑜 |2021.06.08
2390觀看次
字級
朱宗慶39年來為藝文產業投注心力,熱情不減。 圖 /資料照片

文/陳思瑜

「滿65歲那一天我很開心,坐高鐵的時候還拿著敬老票自拍。」朱宗慶笑著回憶剛成為資深國民時的新鮮感。1954年出生的他,對事物的好奇心與熱情從未因年紀遞減,他認真地說:「我常告訴我自己,我是27歲。」

27歲,是朱宗慶從維也納學成歸國回台灣的年紀,由此之後的每一天,他都在為台灣打擊樂、藝文產業衝鋒陷陣。

1982年,朱宗慶創立了台灣第一個專業打擊樂團,籌錢辦了第一屆台灣國際打擊樂節(TIPC),39年來他總是幹勁十足,問他靠什麼堅持下來?朱宗慶說:「『玩真的』態度。」

不過朱宗慶說自己一路走來,並非外界所見一路順遂。

朱宗慶小學時,家族有人經商失敗導致房子被查封,家中經濟一度拮据;剛創立樂團時,找不齊他想要的打擊樂器,也沒有樂器商願意冒險進口;還有房東害怕地板被敲壞,樂團一開始租不到場地,要他簽切結書才肯租;更別提他接手兩廳院後遇到的阻礙與挫折,並非外人得以想像。

朱宗慶坦言自己也是一般人,遇到挫折當然會有沮喪、悲觀情緒。然而歲月教會他,想擺脫撞牆期泥沼,換位思考是最好方法。

他分享自己轉念心法說:「如果每次都只在意成果好壞,沒有關注到過程,就很容易在成就感與挫敗感間擺盪。」不放大得失心,就有辦法找出堅持動力,很大機會能走出低迷,進而翻轉情勢。

帶人風格 亦師亦父

亦師亦父的帶人風格,是朱團代代傳承的基因。

朱宗慶一直以來希望團員把樂團當成第二個家,因此他帶領團員的方式「像老師、也像父親」,嚴格要求他們在專業技術及態度做到最好,同時花時間與團員們在生活上互動。

例如剛創團時,朱宗慶特地帶第一代團員上西餐廳:「我想讓他們學習穿西裝打領帶、用刀叉吃飯,因為我期待他們是在全世界行走的人,必須學習基本禮儀。」

現在資深團員在指導新生代團員時,也複製朱宗慶當年模式,鞭策專業也給溫情支持。「像去年我們有場演出以第三代團員為主要演出者,都是他們的老師幫忙排座位跟擺樂器,我看了真感動。」朱宗慶說。

現在朱團團員來到第四代,平均年紀在19歲到20歲之間,朱宗慶也放手讓當年與他一起創團打拚的第一代團員主持團務。朱宗慶認為,「不是給一個人就叫接班,應該是把整片藝文土壤的底都打好了,交給下一代才是接班。」

因此,朱宗慶為樂團奠基人才培育制度外,目前擔任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的他,也致力為台灣優化藝文人才培養的環境,不過,他說就算卸任也不會停下熱愛的藝術工作。他依然用玩真的口吻說:「我沒有退休耶,我要到不能呼吸那天才會退休。」

本版與聯合報「橘世代」周報合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