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玄重拾寫、畫 享受2忘我 文/李曜丞、張瀞文 |2021.06.08 語音朗讀 339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劉兆玄用做學問的態度寫小說,對細節很考究。 圖/資料照片劉兆玄 圖╱杜建重劉兆玄16歲時的油畫作品。 圖/資料照片 文/李曜丞、張瀞文離開公職後,行政院前院長劉兆玄重拾兩件「忘我」的興趣:寫作和畫畫,40多年後重新提筆,原以為會生澀,但是卻行雲流水,手寫速度甚至趕不上腦中思緒,但是40多年後的上官鼎已經和40多年前不同了。今年78歲的劉兆玄,17歲念師大附中時就與哥哥及弟弟,一起以「上官鼎」為筆名,創作了一系列的武俠小說,直到他出國念書才終止。2014年,封筆長達40餘年的劉兆玄,以「王道劍」重出江湖,重新提筆再寫,原本以為會很生澀,想不到下筆後,就停不下來,文字一直從腦中冒出來,他至今仍堅持手寫,這些年來共寫了5部小說,連食指都寫出繭來。他表示,這輩子做事都沒什麼計畫,幾乎都隨遇而安,寫「王道劍」也是這麼偶然,一名在福建經營科技公司的大學同學在他卸下公職後邀他過去看看,可惜因故拖延,直到2010年同學病故,為履行對故人的承諾,2012年他去了建寧,意外見了當地的文史工作者,聽到當地流傳600多年的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明朝第二個皇帝建文,逃出南京城後,最後竟然落腳在建寧的支提寺。寫小說如做學問 細節考究回台之後,他就以歷史為骨幹加上孟子的「王道」思想,以1年多的時間寫出5冊、多達88萬字的王道劍,劉兆玄說,經過了40年的職場、官場歷練,當然跟10幾、20幾歲寫的筆法不一樣,像大臣間的勾心鬥角,話中有話,「比以前老練多了」,也更恰如其分。劉兆玄用做學問的態度來寫小說,他對細節十分考究,為了神槍手如何狙擊目標,還請來隨扈的教官講解。劉兆玄說有一幕場景在烏克蘭的首府基輔,街上的每一幕都是真實,「但我從沒去過」,他露出得意的微笑說,要善用工具。用GoogleMap,基輔的一切都盡收眼底,現在寫東西太方便了,以前要花一整天在圖書館查資料,現在一個按鍵就完成。之後他又以台灣政治狀況、立法院、軍事採購案、美國白宮與外星人寫了《阿飄》這部逼真、科幻的政治諷刺小說。每寫完一部小說,他都以為是最後一部了,因為「很難再突破,相同的題材也不想一寫再寫」,想不到幾年前他去了一趟台南延平郡王祠,看到了鄭成功一臉愁苦的塑像,道盡了一生受盡多次背叛的無奈與悲憤,「原來是楊英風的作品」,難怪這麼傳神,劉兆玄幽幽地說著。「背叛對文學來說是非常迷人的事情」,這種事幾乎天天發生,小至個人,大至國家,他一直想寫一部有關背叛的故事,就從鄭成功著手吧。揉合了日本織田信長時代的著名武士兵器──村正妖刀、德川家康家族的故事,寫了「妖刀與天劍」,這部橫亙400多年,跨越大陸、日本、台灣、香港等地,交織著世代恩仇、家國血淚及現代商戰的小說。不滿畫作頻塗改 仍會堅持這幾年寫了幾百萬字的小說,對劉兆玄來說輕而易舉,但重拾畫筆,卻是難上加難,辦公室中有一幅畫了兩年一直無法完成的油畫,「我對湖水的顏色不滿意」,畫是多年前在日月潭看到一名原住民釣魚的場景,他憑著照片畫下來,只要抽空就畫上兩筆,但一直塗塗改改。他很惋惜這40多年來,一直沒再畫畫,不但局限了畫筆,也隔絕了美感,劉搖著頭說「太可惜了」,也不知道這幅未盡的畫何時完工,但他仍會堅持畫下去。本版與聯合報「橘世代」周報合作 前一篇文章 做善事無畏風險 堅定前行 下一篇文章 藝術熱情不曾減 朱宗慶永遠27歲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2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2025.07.3003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4臘腸狗吃飯 堅持帶好友共享2025.07.3005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6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7味覺圖有謬誤2025.07.3108藝術翻轉醫院 療癒心視野2025.07.3009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10【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2025.08.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陳治平醫師 打造懷孕完整照護鏈顱顏修復專家陳建宗 挽回逾6000張容顏最好投資是自己 李依錫造甜點界傳奇孩子王變醫師 鄭名芳守護病童31年從診間到戰火前線 楊俊仁行醫行善學會打開耳朵 傾聽他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