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芳枝
當了爺爺奶奶後,常陷入一種矛盾的心境,孫兒回來時,樂在其中,也累在其中。
老人圈裡流行一句話:「孫子回來了,很高興;孫子回去了,鬆口氣。」年輕時含辛茹苦養兒育女,老了還要再用下半輩子的時間來照顧孫子,不知算是含飴弄孫,還是另一種壓力和負荷?
隨著社會變遷、家庭結構不斷改變,許多夫妻都在上班,保母費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如果爺爺奶奶願意協助照顧孩子,自然既省錢又安心。社區公園到處可見老人帶孫子來玩耍,在幼兒園門口接孩子的也都是老人,已是社會常態。然而,年邁的爺爺奶奶變成保母,隔代教養因教育理念與價值觀念有所不同,在管教態度上往往很難一致。
其實,養育孩子本是父母應該承擔的責任。把孩子交給老人家,說得好聽是陪伴祖父母,讓他們享受天倫之樂,但實際上一把老骨頭跟在活蹦亂跳的孩子後面,的確是心有餘力不足,精神和體力都是很大的考驗。
去年,兒子媳婦出差一星期,幼兒園因疫情停課,不得已我們兩老成了救火隊。媳婦搬來兩大箱玩具、衣服,怕孩子認床,連棉被、枕頭都帶了過來。
兩個孫子分別是五歲和三歲,正是最調皮的年紀,每天像小猴子似地跳上跳下,眼睛從早到晚得時時緊盯著,感覺十分吃力。
孩子關在家裡一直喊無聊,可是帶出門更累。一到郊外或公園,兩個孫兒有如脫韁野馬,一溜煙就不見人影,有一次還差點走失了,急得老公血壓急速上竄。短短一星期,我們就豎起白旗投降了。
兒子還未成家前,我們就已先聲明,以後不幫忙帶孩子。退休後年事已高,不想被孫子捆綁,希望有餘裕好好安排人生下半場,要留一段自由自在的時間給自己,享受優雅充實的老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