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 百年水道 風華再現

文╱人間社記者王湘溱、謝佩蓁  |2021.05.24
2719觀看次
字級
B館「快濾筒室」具有空間的韻律之美。圖╱人間社記者謝佩蓁
B館「快濾筒室」。圖╱人間社記者謝佩蓁
淨水池頂部覆土與植被,設有59座鑄鐵通氣管柱。圖╱人間社記者謝佩蓁
文史工作者杜宜昌指出「水」的足跡。圖╱人間社記者謝佩蓁
園區內的濱野彌四郎銅像,由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右圖為濱野彌四郎出版的《台灣水道誌》。圖╱人間社記者謝佩蓁
日治時代的圖讀式水表(左)、東京金門水表(右)。圖╱人間社記者謝佩蓁
C館「送出唧筒室」。圖╱人間社記者謝佩蓁
淨水池位於189階的淨水池步道盡頭。圖╱人間社記者謝佩蓁
園區內的濱野彌四郎銅像,由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右圖為濱野彌四郎出版的《台灣水道誌》。圖╱人間社記者謝佩蓁
「送出唧筒室」挑高的屋頂。圖╱人間社記者謝佩蓁

文╱人間社記者王湘溱、謝佩蓁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有一條以「台灣自來水之父」巴爾頓命名的大道,大道底下埋藏著百年前的水道管線,見證日治時代衛生工程現代化的歷程,如今園區內的建築已被列為國定古蹟,具有文化教育功能。

日人治台後,台灣總督府為了改善衛生環境,提供潔淨的民生用水,於1896年聘請英國的威廉.京恩蒙特.巴爾頓(William Kinninmond Burton)來台擔任總督府衛生工程顧問。翌年起,巴爾頓與學生兼助手濱野彌四郎在台灣各地進行衛生及水道建設調查工作。

1897年,巴爾頓在台北探勘水道時,罹患瘧疾,經治療後痊癒,繼續進行台北、基隆間的水道計畫,但1899年因罹患肝病,赴東京治療,病逝於東京。由於生前對台灣水道有重大貢獻,因此被譽為「台灣自來水之父」。

巴爾頓病逝後,他的學生濱野彌四郎繼續留在台灣打拚,23年間陸續完成基隆、台北、台中、嘉義、台南、高雄等主要都市的水道建設,而台南的水道建設,就是由他主導,以重力排水方式,工期歷時10年才完成。

濱野彌四郎在台灣期間,共完成16座上水道系統與16處城鄉規畫,並在離台前一年,出版《台灣水道誌》及圖譜等書籍,闡述台灣水道系統完成後,衛生狀況獲得改善,鼠疫、瘧疾等傳染病已不復見的情形。

日本親王揮桿

宮之森高球場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包括博物館區、花園區、密林區、淨水池區等區域。博物館區有A、B、C三館,分別為快濾池室、快濾筒室、送出唧筒室,另有蝙蝠生態區,內有保育類的台灣特有種蝙蝠「台灣葉鼻蝠」。

園區內的「宮之森」圓環,有日治時期栽種的琉球松,也擁有全台最早的9洞高爾夫球場。1933年7月,熱愛高爾夫的伏見宮博義王曾在此揮桿,因此高爾夫球場後來被稱作「宮之森高爾夫球場」,如今球場已廢除。

文史工作者杜宜昌表示,水道是輸送自來水的管道,日文以「水道水」指乾淨的衛生用水、自來水,演變至今台語仍稱自來水為「水道水」,稱水龍頭為「水道頭」。巴爾頓師生在進行台南地區的水源與水質調查時,就提出「上水道」的民生用水以及「下水道」的廢水排放構想。

台南水道原水取水口,位於曾文溪與菜寮溪交會下游約364公尺處,取入口的設施包含取水槽、導水井、集水井與第一唧筒井(抽水井),採二抽三放的方式淨水,分為取水、沈澱、消毒、過濾、儲存等步驟。

A館:快濾池室

二戰後因人口增加、用水量大增,日治時期水道設施不敷使用,台灣自來水公司於1952年增建「快濾池室」磚造建築,地下層目前還保留完整的快濾池系統管線。

快濾池的功用是透過砂粒、礦石等粒狀濾料,對原水進行快速過濾,以便截留水中懸浮顆粒、細菌、微生物等雜質,完成過濾程序產生淨水,功能等同於日治時期設置的快濾筒。

B館:快濾筒室

快濾筒室是民眾最喜歡打卡的場景,挑高屋頂上的木桁架跨度達16.3公尺,以排除室內機具所產生的熱氣。室內14個快濾筒,看似酒莊的釀酒桶,由發電機帶動軸布帶,啓動筒內轉軸器旋轉淨化水質。巨大的快濾筒加上日式屋架、天窗,具有空間的韻律之美。

自來水的處理程序包括:沉澱、過濾、消毒、硬水軟化等,通常以氯或次氯酸鹽加入水中殺死病菌、病毒及阿米巴囊蟲等,並加入石灰或蘇打灰去除硬化的離子,讓硬水軟化。

根據《台灣水道誌》記載,當時是使用硫酸礬土溶液槽,與蘇打溶液槽,將沉澱後的原水引入,攪拌均勻後,靜置一天,以去除雜質和淨化水質,才輸送到送出唧筒室。

C館:送出唧筒室

送出唧筒室於1922年啟用,「唧筒」就是馬達、幫浦的意思,唧筒機使用火力發電轉動所帶來的熱氣,利用室內的挑高空間、多面窗戶通風功能,高窗的開啓,巧妙的設置「搖窗機」,免除上下攀爬的問題。

整體空間除了主要的唧筒室之外,還包括設備維修室、凝氣室、火力發電室及變壓器室等,主要是提供唧筒機動力的相關設備。唧筒室內有4組唧筒機,由濾過器室快濾後的清水,在唧筒井進行水量調節後,再藉由唧筒機將水輸送至地勢較高的淨水池區。

淨水池位於189階的淨水池步道盡頭,淨水池頂部有覆土與植被,並設有59座鑄鐵通氣管柱。淨水池後方的淨水井門上山牆中央,有一個圓形標誌「南水」,正是「台南水道」標誌,敘述台南水道曾經有過的輝煌歷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