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四名護理人員確診,由於研判非院內感染,昨天醫院正常運作,戶外篩檢站持續提供服務。圖/許正宏
【本報綜合報導】疫情延燒,指揮中心要求全國各縣市選定疫情熱區,廣設篩檢站,但採檢量變大之後,臨床面臨通報塞車、檢驗塞車雙重困境。醫事檢驗師全聯會常務監事高智雄建議,應簡化通報流程、補助採購新型高通量全自動檢驗儀,產能可提高十倍以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正面回應,確定將簡化流程,也會補助採購。
中研院學者何美鄉提醒,擴大檢驗量能才能盡快找出確診者、反映疫情真相、帶來正確防疫作為。
高智雄分析,造成通報和檢驗塞車的問題有二,首先是現行法定傳染病通報系統需填寫的資料極為詳盡,現在病人住院前都要驗、社區採檢者暴增,人數極多下,第一線醫護難免漏掉一些資訊沒問到,得再回頭打電話補問,才能填齊資料、完成通報,聯繫不順時,填一張單可能得花四十分鐘。建議以健保新增代碼申報,驗出陽性自動轉入通報系統,再補填資料。
另一項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儀器。高智雄表示,如能使用新型高通量全自動PCR檢驗儀,價格約三百多萬元,機器全自動運轉,人力可減一半,一天能驗一千兩百個以上檢體。醫檢師全聯會已行文建議衛福部,希望延長補助建置PCR檢驗的期限,讓實驗室能採購新儀器,擴充量能。
陳時中表示,通報流程簡化一定要做,至於高通量檢驗儀,已有蠻多縣市引進,中央也準備要補助,有需要可來申請。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新增健保碼不是問題,防疫上有任何需要,健保署隨時全力配合。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每天公布的通報量及檢驗量之間有差距,是因為有的檢體卻還沒有結果、有的結果還來不及輸入、有的檢體還在運送,但絕對沒有任何蓋牌,一定都會驗出來。
盛行率低用快篩
偽陽性達7成
對於外界要求全台都應設置「快篩站」,陳時中強調,疫情盛行率低的地區使用快篩,容易有偽陽性,十個陽性個案恐怕只有三人真的確診,反而導致不必要的隔離和醫療資源浪費。
陳時中昨天指出,現在確診個案每天在兩、三百人徘徊,但看來趨勢並未急劇轉壞,北市快篩的日篩檢量穩定維寺每天一千多人,篩檢陽性率逐漸下降到百分之四左右;新北四個社區快篩站,前日篩檢六百多人,陽性率也從百分之五點五降到百分之二點九。
陳時中說,地區篩檢站設置以人口比計算,確診密度愈高愈先設置,一旦設立一定會公布周知。
目前各縣市因應疫情已逐步設置社區篩檢站或採檢站,包括台北萬華周邊共五站、新北市有板橋、土城、永和、樂生四站、桃園四站;彰化因有婚宴、唱歌班等疫情,也已在相關鄉鎮市區利用當地醫院加設篩檢站,以及設置行動採檢站。
由於新北市幅員廣大,若只設幾個篩檢站,受檢者移動距離遠,恐增加風險,希望新北市考慮針對病例數多的地區,先設置篩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