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研究機構指半導體晶圓代工廠交期再延長至17周,逐步接近歷史高峰,但數據也顯示,交期拉長的增速相對首季已放緩。從目前各大廠大幅擴產計畫而言,較大規模新產能開出仍待2022年至2023年,為了釐清真實需求,晶圓製造產業去年下半年迄今年以來已陸續啟動取消折讓、部分漲價等抑制措施,力求改善交期、順勢篩選重複下單需求。
從IC設計客戶下單而言,數據顯示,今年首季晶片交期平均已拉長至14周至16周以上,個別不同類別晶片交期高於平均的類型是無線網通、MOSFET晶片等,如博通、瑞昱等部分晶片交期達20周至36周不等,英飛凌與ST等MOSFET晶片今年首季部分交期甚至達22周至40周,半導體業者向晶圓代工廠下單後交期在4月拉長至17周。
不過,產業界觀察,今年首季晶片交期較往年拉長一倍,第2季交期再拉長情況增幅相對有限,並出現疲態,相較首季僅增加約1周至3周不等,較往年也僅增數周,反映近期半導體部分終端應用新增訂單已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