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師黃福壽 巧手刻菩薩容顏

羅智華 |2021.05.19
2840觀看次
字級
黃福壽玉雕作品〈悟〉。圖/黃福壽提供
作品〈春天的影子〉令人感受到生機蓬勃。圖/黃福壽提供
「以玉為師」的黃福壽,對人生與佛法都有深層體會。圖/記者羅智華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投身玉雕藝術創作將近五十載的知名藝師黃福壽,從國中畢業後開始與玉雕結緣,不只透過一雙巧手將重達數十公斤的玉礦原石雕刻成栩栩如生、薄如蟬翼的花、鳥、草、蟲等大自然生物,身為佛教徒的他更結合自身信仰與佛法體悟創作出多件玉雕作品來闡述佛教哲理,運用高超技法細細雕琢出佛陀與觀音菩薩的慈悲容顏、令人讚歎,巧奪天工的好手藝也讓他去年獲頒文化部「人間國寶」榮銜,一路走來,始終創作不輟。

當工廠學徒

結下不解之緣

或許與生俱來的藝術天分,回想起與玉雕的結緣歷程,年逾耳順黃福壽笑著說,自己從小就對美術感興趣,就讀國中時曾多次代表學校參加全國性水墨繪畫競賽、表現深受肯定。畢業後因聯考成績不符自身期待、決定重考,為賺取考高中的補習費,於是進入玉石加工廠當學徒,因緣際會開啟他首次接觸玉雕的啟蒙期,不僅就此結下不解之緣,更激發他對玉石雕刻的熱情。

好學的他常利用工作之餘充實自己、前往故宮、美術館觀看他人作品來見賢思齊,以慢工出細活的方式累積基本功,一步一腳印打磨出自己的玉雕創作之路,作品日益受到各界肯定,像是〈歡天喜地〉、〈生生不息〉等作品都曾在第二與第三屆「傳統工藝獎」中獲獎,並由傳統藝術中心典藏。

正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喜歡從大自然生態汲取創作靈感的黃福壽,最為人稱道的就是他獨樹一格的薄雕與鏤空技法,可以將數十公斤重的原玉礦石,一點一滴慢慢雕琢成既薄又透的花朵、蝶翼、葉片等作品,像是他的最新創作〈風輕輕地吹〉,就是他全神貫注花了一年半時間,將原本重達三十公斤的台灣玉石精雕細琢成最後不到一公斤的作品,絕妙雕工令人印象深刻。

獲獎無數的他去年也受美國博物館邀請,將作品飄洋過海、赴美舉辦「金雕玉琢─台灣雕刻大師金雕吳卿、玉雕黃福壽雙人展」,讓洋溢台灣生命力的玉雕藝術作品躍登國際舞台, 讓許多外國人看了嘖嘖稱奇。

晨光照身上

因而激發靈感

除了投身大半輩子來深耕自己熱愛的玉雕藝術,身為佛教徒的他更融合自身佛法體悟,以一顆崇敬之心來搭配品質最好的玉石,細細雕刻出佛菩薩的慈悲面容,宛如拈花微笑般。像是深受各界青睞的作品〈悟〉,就是有晨泳習慣的他某天早晨走出游泳池時,感受到溫暖晨光映照在自己身上,因而激發創作靈感,投入兩年多時間創作而成的作品,細膩雕工讓佛菩薩的笑容宛如從玉石裡開出的一朵花般,為觀者在內心注入一股清明,展現人間的真、善、美。

「玉石是十分獨特的礦石,既堅韌又溫潤,賦予創作上的千變萬化。」在歲月與技藝的累積下,讓黃福壽對玉雕的體悟更為深刻,對他來說,玉石的打磨與雕琢過程,亦如同像是在自己的心性,透過「以玉為師」的淬鍊,讓他對人生與佛法都有更深層的體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