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 戒是善法的根本 |2021.05.07 語音朗讀 685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不受戒的人犯了戒不知懺悔,不懂改過,自然罪過加重,只有沉淪三途惡道。圖/unsplash 影片來源:Youtube/ibpsradio/戒學-性戒與遮戒文/星雲大師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也是世間一切道德行為的總歸。受戒猶如學生遵守校規,人民恪守法律一般,不同的是,校規、法律是來自外在的約束,屬於他律;而佛教的戒律,是發自內心的自我要求,屬於自律。圖/unsplash本質上是罪惡的行為,稱為性戒,例如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等行為,無論佛教是否制戒,國家是否訂法,本質上為天理所不容,是社會所公認的罪行,屬於性戒。如果本質並非是罪惡的,只是容易產生譏嫌,或誘發其他本質上罪惡的行為,則稱為遮戒。例如飲酒本身不是罪惡,但是飲酒容易失去理智,轉而犯下殺、盜、淫、妄等惡行,屬於遮戒。從性、遮這兩種戒,可以看出佛陀制戒所考慮的層面是十分圓融的。圖/unsplash一般人認為,受戒難免會犯戒,不受戒就不會有犯戒的擔憂。事實上,受戒後縱使犯戒,因為有慚愧心,懂得懺悔,罪過較小,還是有得度的機會。不受戒的人,犯了戒不知懺悔,不懂改過,自然罪過加重,只有沉淪三途惡道。圖/unsplash因此,在佛教中,一個破戒的人並非可恥,只要至誠懺悔,仍有重生的希望;而一個破見的人,則有如病入膏肓,無藥可救。就如同在政治上,思想犯的罪過比較嚴重。在佛教的戒律上,錯誤的思想見解,如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等五種昧於因果的邪惡見解,是煩惱的根源,也是障道的因緣。因此,一個修學佛法的人,首先要培養正見,有了正當的見解,才能勇猛精進,深入佛道。圖/unsplash 前一篇文章 蜜蜂檢測新冠病毒 幾秒鐘內有答案 下一篇文章 6搶1/中國大陸隊退出 5隊爭搶1席奧運資格 熱門新聞 01響應零飢餓 日光寺廣贈公益米2025.10.1002佛光山大明寺、宏法社 獲頒苗栗縣績優宗教團體2025.10.1003【走讀城鄉】 多元藝術大師楊英風及其美術館2025.10.1004香港佛光緣美術館 唐代宮廷服飾復原展2025.10.1005輝達進駐北士科 可專案設定地上權 2025.10.1006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佛教與青年—佛教青年成功立業之道2-22025.10.1007施莫會2025.10.1008【生活快門】全台最老郵筒2025.10.1009【美味食光】交換早餐2025.10.1010【人間小品】 歲月的浪淘沙2025.10.1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國家檔案館以史為鏡 照見現在與未來美參院強烈鼓勵 邀台環太軍演藍黨魁選舉北部政見會 鄭:2026翻轉南台灣 郝:南部拿下一都新新併後 T17、18可解約? 法務局:新壽繼受地上權 須北市同意賴總統:加速打造台灣之盾 總統國慶談話 聚焦6大關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