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水沙連社區大學學員實地走訪馬海濮溪谷,進行垃圾地圖調查,驚見人為「垃圾瀑」。圖/潘樵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南投縣水沙連社區大學國姓分校近年開課,深入探查縣內文史生態,今年更展開「水沙連垃圾地圖製作」調查,利用勞動節連假探訪仁愛鄉馬海濮溪谷,尋祕境時也發現驚人「垃圾瀑布」,師生痛心,蒐集資料將提供相關單位改善維護。
南投社大國姓分校指出,文史工作者潘樵近年在該分校開課,透過室內外教學及探勘,帶學員認識家鄉,曾進行樹木、瀑布、觀光等文史生態調查,去年更成立「走讀國姓社」,成為校內首個自主性學員社團,持續蒐羅保存地方文史生態相關資料。
因走訪民眾缺乏公德心,讓美麗景觀成為「垃圾瀑」,看了令人心痛。圖/潘樵提供
以關心鄉土、回饋社區為宗旨的「走讀國姓社」,除維持實地訪查歷史人文與生態環境,今年更結合環保元素,納入「水沙連垃圾地圖製作」的規畫與調查;在戶外勘查時,同步針對遭惡意丟置大量垃圾的地點進行座標定位與環境描述。
潘樵說,利用勞動節連假與近30名學員探訪霧社水庫上游的馬海濮溪谷,果然在台14線與投85線的邊坡下方發現多處驚人「垃圾瀑布」,甚至連更上游的馬海濮溪谷也能發現垃圾,嚴重危害環境。
馬海濮溪谷位在霧社水庫更上游處,是不少人口中的野溪溫泉祕境,但因水流湍急、深潭阻隔,過去難以親近;因近年旱情嚴重,且水流變緩、水位降,有簡易的安全設施便能順利進出,民眾易進入後,更易被任意丟棄垃圾。
「走讀國姓社」學員紛表示,見證野溪溫泉,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讚嘆,但看到垃圾入侵祕境倍感痛心;潘樵則表示,已針對遭惡意棄置大量垃圾區域進行座標定位,後續會連同環境描述,提供給相關單位進行環境維護與改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