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陶壺中雕刻出對故鄉思念之情,成為目前擔任南投縣南投派出
所警員,也是陶藝創作者陳基良的創作元素。
陳基良的壺雕作品,內容以聚落合院建築、竹簍、古厝、石臼…等傳統器具為主。陳基良說,小時候在名間鄉的山村長大,加上長輩從事農作的情景,讓他記憶猶新,為懷念此一美好時光,陳基良將記憶中的一草一木,呈現在陶壺中,在把玩陶壺的當中,回憶昔日農村的生活景象。
對陶壺創作,陳基良說,這可是無師自通的呢!他說,自警專畢業後,他分發的勤區正好在台北市文山區和中正區;有一回值勤時,認識了一家茶葉店的老闆,在泡茶的一來一往中,覺得茶壺造形很美,於是從一開始的把玩,到自己動手做,這中間已十二年,在掌握壺形比例後,陳基良開始求變,他開始將他的青少年回憶全雕飾在陶壺中。
由於壺雕需有較高的穩定度,因此在「一雕一琢一修心」的過程中,即使是樹上的葉子也能在壼中呈現。陳基良說,佛教經文也是他創作的來源,創作時,經文在心中穩定默頌著,成為一股心定的力量,也是陳基良創作的主要依恃,並從中得到「陶壺『藝』境‧妙手生華」的意境。
為何讓陳基良對小時候的種記得猶新?他說,小時候家庭清貧,在困苦環境中記憶自然深刻,加上小時候經常玩「摜田土」的遊戲,對泥土不陌生,才可以透過自己摸索,達到創作的程度。
陳基良的作品在台中市文化中心展出到十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