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喜好課題溝通 小孩不和父母談心 5解方破冰

 |2021.04.27
1334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孩子長大了,卻常是你說東,他說西?當孩子回家愈來愈少分享自己的事情,有專家認為,家長可能要思考自己是否常以命令、恐嚇、威脅、警告,甚至是羞辱的口氣跟孩子說話,應真心傾聽、接受並同理孩子的說法。

教育部在親職手冊中提出五大解方,建議從孩子喜好課題開始溝通,不刻意加入自己的意見,學習表達自我感覺,讓孩子了解家長,進而學習體諒。

不少孩子進入小學高年級階段,有自己社交圈,父母卻常被擺一邊,回家後變得不愛說話,甚至不願意溝通。許多父母認為,孩子長大了,難溝通在所難免,自己忙於工作,孩子也忙於學習,但要與孩子破冰並非完全不可為。

父母要如何覺察孩子的心?空中大學健康家庭研究中心編撰的家長手冊指出,家長可先自問是否常認為孩子要「多聽少說」,太尊重孩子意見就會要求更多,甚至認為溝通就是說服孩子放棄不成熟的想法,若有相關心態,都會使孩子不願談心。

諮商心理師邱永林指出,父母在孩子早年記憶中,應先扮演照顧者角色,滿足孩子安全感,等孩子將進入叛逆期的前兩、三年,再開始轉換角色,扮演孩子的朋友。

但邱永林說,許多父母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是孩子的朋友。當孩子犯錯時,又擺出權威的姿態,容易造成孩子的困惑。

教育部在「我和我的孩子」親職手冊提出解方,若想增進親子溝通順暢性,和孩子談話時應專心注視聆聽孩子說話,不強迫孩子單向接收家長意見,並營造孩子願意談心情境,讓孩子願意主動分享。

教育部也提醒,想與孩子溝通,應先了解他們喜好,可從孩子喜歡的遊戲、偶像,或他的好友,最想去的地方,以及長大後想做的事展開溝通,敞開心胸傾聽,不刻意加入自己的分析與意見;溝通也不一定都要面對面溝通,可藉由卡片留言、社交軟體,家長若要拒絕孩子時,也要先澄清不是來自情緒,並讓孩子提出申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