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宋蘇漢臣〈貨郎圖 〉。圖/故宮博物院提供
傳宋蘇漢臣〈市擔嬰嬉〉。圖/故宮博物院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在現代社會,一般人會去超市、便利商店、百貨公司買日常用品;但在古代鄉間,最常見的是雜貨小販「貨郎」,挑著貨擔或推著獨輪車,走村串巷,手搖撥浪小鼓吟唱,吸引婦女孩童聞聲光顧的趣景。國立故宮博物院即日起至七月十四日推出「畫琳瑯──貨郎圖」特展,透過古代形形色色的貨郎圖,呈現古代市井生活小確幸。
「貨郎」是古代賣雜貨的小販,擔上層層疊疊,除了日用百物、玩具、胭脂水粉及農具,還有糖果、菜蔬等食物,宛如是縮小版的移動超市,與舊時台灣流動商販叫賣「喝玲瓏賣什細」的鄉村文化,有異曲同工之妙。
故宮表示,特展共展出十五幅作品,分成「畫琳瑯—貨郎圖」和「國寶—宋李嵩市擔嬰戲」兩單元,前者介紹宋元明清的各式貨郎圖,後者則聚焦於南宋聲名顯赫的李嵩(一一七○─一二五五年)〈市擔嬰戲〉,具體呈現貨郎作品的多元面向。
其中〈市擔嬰戲〉已被指定為國寶,描繪老貨郎手搖撥浪鼓,擔著琳瑯滿目的百貨,來到鄉間柳樹旁,婦女、孩童蜂擁而至的情景。在畫面中,貨郎眼睛緊盯孩童,眼神透露著緊張與無奈。母親則低頭觀看物品並思索著,孩童也以各種姿勢及神情,表達貨郎來時興奮、渴望的心理,展現南宋寫實作品的極致。
另外,傳宋蘇漢臣的〈貨郎圖〉也是經典,畫中描繪貨郎和他的助手,推著滿載物品的獨輪車,來到庭院裡。孩童們迫不及待地衝向擔前,有拿銅錢的、掉鞋子的、還有兩人搶奪玩具,互不相讓。而貨擔上玩具、香袋掛飾等,一應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