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避免護士接生,只會紙上談兵,台北護理學院首創「專業實務能力鑑定」,除了目前實施的「產科」,明年將納入「內外科」及「兒科」;在職護士進修,只要通過鑑定,證明具有實務能力,即可免修該科學分。
「很多在職護士到學校進修,都會質疑已在產房做了十年,為何還要再修產科學分?」北護實務鑑定中心主任高千惠表示,實務鑑定發現,護校畢業生在升四技、二技的基礎護理能力鑑定上,只有四成學生可以在第一次通過。
以產科實務鑑定為例,高千惠說,會有一位老師陪一位學生進行,鑑定時間長達二點五小時,為求公平起見,所有學生都分配到類似的狀況,例如都是自然分娩、頭胎、第一產程等,看學生如何照護產婦、疼痛控制等。
她表示,學生要能動手照顧病人,還要能評估、回答產婦問題,例如是否有漲奶現象、或剖腹產、會陰切開的傷口如何,並適度撫慰產婦心情。
目前產科鑑定的成績只有二級,「通過」與「不及格」,但也有學生反映,考不及格也有可能是「當天太倒楣」,平日會的都無法發揮。因此,鑑定成績,並不作為該科能否通過的決定性指標,而是只占實習成績百分之二十。
北護表示,實務鑑定的科目範圍,從下學年度開始,會擴大到「內外科」與「兒科」兩科,以確定學生具有該科的「執業能力」。
北護這套專業實務能力鑑定制度,目前也用於「精神專科護理師」甄審,並成為部分醫療院所,招考醫護人員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