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30年來再次啟動門牌汰換專案,上午選在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的發跡地開始換發第一塊。圖╱楊正海
【本報台北訊】台北市即日起大規模汰換舊式門牌,全面更新為區花門牌,預計2022年12月底前陸續換發完成,這是30年來台北市再次啟動全面換發門牌專案。北市民政局上午選擇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號,換貼第1塊門牌,該址也是台塑企業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的發跡地。
該棟大樓門牌在1966年申請編釘,大樓前身為台塑大樓,落成於1968年,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上午參加門牌汰換啟動儀式,她說,該地址是台塑企業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先生發跡地,現為金車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也是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承租的部分樓層。
民政局表示,這次全面大規模汰換舊門牌專案,經由公開抽籤,選擇首條門牌汰換的路段為南京東、西路。北市共有111萬塊門牌,扣除2010年台北市舉辦國際花卉博覽會,民眾自費汰換的區花門牌,這次預定要汰換65萬塊。另外,這次市府替民眾免費更換,動用6111萬元預算。
黃珊珊指出,有的社區不願意更換區花門牌,但應該要將門牌做清楚的標示,因為門牌的作用除了讓外地人來查找地址,也有救災作用,供民眾報案或救護車辨識,如果門牌不清楚,就無法辨識,因此門牌有一定的安全作用。
北市30年來再次啟動門牌汰換專案,上午選在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的發跡地開始換發第一塊。圖╱楊正海
民政局指出,北市門牌沿革,歷史可溯及清代,因台灣實施保甲制度而分發每戶張貼的紙質「保甲門牌」;日據時期則有木質的「戶主牌」,上有戶長姓名;台灣光復初期則使用藍底白字琺瑯質門牌,至1953年以後始改為鋁質門牌。
民政局表示,1983年至1991年間為方便用路人辨識,將1樓門牌加大並標示行政區與郵遞區號。1990年時台北市行政區由16個行政區調整為12個行政區,藍底白字門牌也隨之在1991-1992年間分3期全面更新格式及顏色為綠白相間、凸版印刷烤漆之鋁質門牌。
另外,2010年台北市舉辦國際花卉博覽會,民政局訂定區花門牌試辦計畫,首創在門牌上增加彩色區花元素,並加大門牌尺寸,以發揮門牌辨識功能,提升用路人覓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