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遠學校最大的問題,在於師資難尋。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教育部近日修正公布「偏遠地區學校分級及認定標準」,評估指標從九項增為十六項,包含學校所在地有無銀行,距離高鐵、捷運、輕軌的距離,以及當地基地台數目、老化指數等,學校若被認定為偏遠學校,政府將從組織、人事、經費等不同面向協助偏校發展特色。
雲林121所最多
台南居次
根據教育部統計,一○八學年高中以下偏遠地區學校共計一千一百七十七所,占全國總校數近三成,其中以國小九百三十八所最多,其次為國中二百一十三所,高中僅二十六所;以縣市區分,雲林縣一百二十一所最多,其次為台南市一百二十所及南投縣一零三所,台北市、基隆市、新竹市及嘉義市則無偏遠地區學校。
教育部將偏遠地區公立學校分為偏遠、特殊偏遠、極度偏遠三級,每三年重新檢討認定標準,教育部新增當地高教肄畢業人口比、幼兒園招收人數、圖書館數,來了解文化需求,有無金融機構、醫院、公共區域免費無線上網及熱點數目,作為評估生活經濟與數位環境的基準,最後綜合評分,產生各縣市偏校數值,再由各縣市提報申請。學校若具偏校身分,政府將補貼師資人力、建設學校基礎設施等。
台東縣轄內約有三分之二的學校是偏遠學校,台東縣教育處長林政宏坦言「全台東都該被納入」,即便位處台東市區的學校,也不如西部偏校能獲取豐沛資源。他也提到,偏校指標每三年修正一次,涉及到全縣資源調配,不希望變來變去。
偏校最大難題
師資難尋
新北市雙溪高中校長彭聖佐則說,偏鄉最大的問題不是設備,而是師資。他表示,偏校班級數少,師資員額有限,但國高中專業科目多,非正式教師難尋,若開出共聘缺,誘因、員額都是個問題,光是今年想招聘生物老師,開十一次缺都找不到,只能靠在校師超鐘點。
一○八課綱上路,不少離島、偏鄉學校想開設多元選修課程,卻因學校交通不便,支援授課師資難尋。教育部國教署表示,學校進用編制外兼任、代課教師的交通費及住宿費已納入補助,搭飛機、高鐵可核實申請,不受補助上限,盼增加誘因,解決偏鄉師資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