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台灣長榮海運巨型貨輪「長賜輪」擱淺在埃及的蘇伊士運河,阻礙諸多貨輪通行。全球航運巨擘馬士基集團和德國的赫伯羅德輪船公司表示,正研議蘇伊士運河以外的選項,包括繞道非洲。目前已有兩艘天然氣運輸船決定轉向繞行好望角,不過航程將增加九千六百五十六公里,光燃料費就爆增三十萬美元(約新台幣八百六十六萬元)。
四百公尺長的長賜輪本月二十三日晚間擱淺,阻礙了蘇伊士運河這條主要貿易航道的通行,導致上百艘船擠在運河兩端。
救援專家警告,移動這艘巨輪可能需要數天到數周時間。
總部位於丹麥哥本哈根的馬士基集團發言人包奧阿里亞斯在電子郵件中告訴法新社:「我們正密切關注貨輪脫淺的最新進度,並尋找所有可能的替代方案。」她說,其中一個可行的方法,是繞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
蘇伊士運河大大縮短了亞洲和歐洲間的航程,以新加坡到荷蘭鹿特丹航線為例,相較於繞經非洲,從蘇伊士運河通行,可縮短六千公里航程及約兩周航行時間。她補充道,全球供應鏈所受影響,將取決於蘇伊士運河要多久才能開放。
「長賜輪」擱淺在蘇伊士運河,使得水道航運暫時中斷。相關當局和專家正想方設法解決問題,選項包括讓船浮起、減輕荷重、挖開船周圍泥沙等,但均非易事。
另一方面,俄羅斯二十五日趁機推動「北方海路」(Northern Sea Route)為蘇伊士運河以外的另一選擇。俄羅斯為發展北方海路投下巨資,比起航經蘇伊士運河,這條航道能讓歐洲出發的貨船到亞洲港口的航程縮短十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