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傷害你我他】 前十字韌帶受傷 一輩子要復健

 |2021.03.16
1779觀看次
字級
知名跆拳道選手蘇麗文受邀至「運動醫學專題講座:運動員前十字韌帶斷裂座談──從受傷到回場」,分享心路歷程。圖/余承翰

【本報台北訊】台灣復健醫學會與台灣運動醫學學會日前合辦「運動醫學專題講座:運動員前十字韌帶斷裂座談──從受傷到回場」,由台灣運動醫學學會理事長、里約奧運中華代表團隊醫療長林瀛洲醫師擔任座長,邀請三位知名運動員,奧運金牌選手朱木炎、世大運金牌選手李晟綱,及知名跆拳道選手蘇麗文分享相關心路歷程。
我國跆拳道好手蘇麗文十幾年前參加北京奧運賽事,卻因用力過猛,導致前十字韌帶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斷裂,他認為,「前十字韌帶損傷,復健是一輩子的事」;醫師指出,前十字韌帶斷裂是所有運動員最害怕之事之一,目前數據指出,施作重建手術後,約有五成至六點五成的運動員能回到受傷前的狀態並返回球場比賽,但十五至二十五歲年輕運動員因大多需進行高強度比賽,再次斷裂風險約百分之十八至二十八。
資深運動防護員蘇玟姜表示,當選手於場上受傷,防護員會在賽後做簡易徒手膝關節檢查,以確認選手傷勢,若前十字韌帶真的受傷,會立即構思就醫流程,現場會先進行冰敷、固定等緊急處理;針對前十字韌帶斷裂診斷方式,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暨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邱致皓表示,骨科醫師會判斷運動傷害類型,確認構造傷害是暫時或永久傷害,以及還有哪些功能不良,如無法做出想做的動作。
門診會先做身體檢查,確認患者年齡、性別、功能需要、受傷情況與原因及病史,了解患者需求再訂定治療計畫;檢查還需確認膝蓋穩定度,邱致皓說,若前十字韌帶斷裂且旋轉或前後不穩定,並合併半月軟骨破裂,三項指標均符合時,建議要動手術,避免新半月軟骨及關節軟骨二度傷害、降低關節退化可能性。
若受傷三周內仍有嚴重發炎反應,就不能手術,邱致皓指出,建議手術時間是三周後到十周;術後每名患者恢復情形不同,前六周發炎期會做一些伸展活動,六周後做輕度肌肉訓練,三個月後開始做單腳站立、橫移等進階動作,長回原本骨頭面貌一般需一至三年,但他提醒,若半月軟骨受傷,復健會更加不易,拉長復健療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